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魂寄高原 没有风格的艺术就像没有灵魂的人

时间:2012-05-21 16:1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5年前在青海第一次见到张文华时,他说他是来改变生活的,画里的生活与画外的生活。以后的几年里,为人做画,张文华果真有另一种气象。过去那种飘忽不定的画风变得深沉厚重了,激越的高山、辽阔的草原、沉郁的牦牛、灵秀的藏族姑娘......
  15年前在青海第一次见到张文华时,他说他是来改变生活的,画里的生活与画外的生活。以后的几年里,为人做画,张文华果真有另一种气象。过去那种飘忽不定的画风变得深沉厚重了,激越的高山、辽阔的草原、沉郁的牦牛、灵秀的藏族姑娘,这些形象像艺术家的图腾一样反复出现在他的画作中,让人为某种奇迹所感动,有敬畏也有亲切,有压迫也有轻盈。张文华说,那是另一种浪漫。
  文华生长在京城。皇城的传统与现代建设布置好他的智性,甚至也布置好他的热情。他时常感到束缚与浮浅,向往流动的自由、风暴的壮丽。从北京师院(现首都师大)毕业以后,文华一边在母校的美术系任教,一边旅行,他在寻找属于自己心灵的风景和画风。从东南到西南,明山秀水、奇峰怪石都没有留住他,也没有在他的画笔下获得灵性。直到那一年,他被高原的风引领着,看到天地夹角的风景。
文华很少愿意展露他早年的画作。没有风格的艺术就像没有灵魂的人。他有深厚的国画技法修养,如果不满足一辈子只做了美术教师,就只能找自己的路。那是一条天路,在雪线之上的山脊上伸向云端。
  从西宁出发,向西南就是整个的青藏高原,向西北就是辽阔的新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一个雄浑,让你感到敬畏与神圣,所有的风景都成了自然的祭坛,人的勇敢与豪迈都表现在一种幸福的虔诚中;一个苍凉,自然的风景都成了文明的祭坛,人们曾经在这里征服自然,自然又报复人,让沙漠与废墟纪念人最终落入空洞的努力。
  文华似乎对前一种风景的启示更敏感。新疆的景色很少出现在他的画作中,藏区风物却成为他后来画作的“永恒的母题”。从展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维吾尔老人有类型化的痕迹,岁月刻在他脸上的沟壑被幸福充满着,但缺乏个性的凌厉感。我们总希望在敏感的线条与色彩中读出生命的故事。但是,在张文华的画作中,真正有生命的线条不在维吾尔老人的皱纹上,而是出现在高山特有的皱褶间。
  那皱褶同时让人感到崇高与浪漫。在文华的藏区题材的绘画中,高山扑面而来,经常占去多半画面。在他的画中,山成为崇高力量的象征,但并没有那么凝重甚至带有压迫感。我有时候觉得,山尽管占去大部分画面,却成了背景,反倒是那些微小的、影子一样的人,才是意义的主角。在那种夸张的、给人以强烈震撼的不协调的构图中,画家展示出人与自然最原始的关系。
  草原在文华的画中,并不表现为惯常的辽阔。草原只有在游客那里,才表现为辽阔,对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草原只是脚下一片生活的土地,有牧草与水源。文华表现的正是牧草与水源,他的关怀是生活在草原的人们的关怀。只有像他那样多次往返于青藏线,骑着马深入可可西里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界前往西藏的“朝圣”热潮中,绝大多数画家在那里感受到的都是神圣与凝重。
                      ——周宁(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