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际
时间:2012-06-15 15:1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次
画题跋由来已久,从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始,画中已有题识文字,宋元以后益发为趋势。由于文人参与,文人画取代画工画变为画坛主流,画中题跋十分讲究,即兴时事、论画论史、诗词文赋,各擅胜场,明清以至民国蔚为大观。余常常细品,在或长或短之题跋中,都
画题跋由来已久,从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始,画中已有题识文字,宋元以后益发为趋势。由于文人参与,文人画取代画工画变为画坛主流,画中题跋十分讲究,即兴时事、论画论史、诗词文赋,各擅胜场,明清以至民国蔚为大观。余常常细品,在或长或短之题跋中,都能做到有的放矢,书文并茂,翰墨中文笔风采如见其人。
画中题识,不宜使用白话,文字宜简洁生动,有则长叙,无则短题,切忌无病呻吟,强不知以为知,白纸黑字,遗笑后人。
白石老人题画:“一蓬一叶稍如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当时爱者甚少”,余信之。唯其阳春白雪,风格孤高,不以颜色纤巧媚俗。今世亦然,千载下代代如此。
老舍先生曾以“蛙声十里出山泉”句请白石老人作画,老人遂以乱石流泉,泉中数尾蝌蚪顺流而下,不画蛙而令人自生遐想。画外之意从几笔远山中沿溪而出,画面丰满,墨块与线条互用,极尽笔墨之能事。与八大山人游鱼不同,此又一种虚实大法,从千年文化传统之中,活化得如此神妙。绘事传承,文化精神,时人当从中领悟几多。纵观今日之画坛,余音绕梁之叹,已成绝响,绘事凋零可见一斑。
白石老人九十二岁为老舍先生作《春耕图》,题诗:“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此诗气象、境界都非酸腐书生可比,画界常以此诗论证白石老人勇于创新。岂不知彼时老人九十二矣,几十年都在前人圈中打转,甘苦自知,如此口气,后生小子却不能用也。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