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刘国松:艺术家要做实验师而不要做制造师

时间:2012-07-04 13:5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刘国松: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生于安徽,1949年赴台湾就读。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对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刘国松: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祖籍山东青州,1932年生于安徽,1949年赴台湾就读。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对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推动了中国现代水墨走上国际艺术舞台,引领和影响了中国画现代化进程。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任,美国艾奥瓦大学及威斯康辛州之史道特大学客座教授。现居台湾。
  刘国松先生是中国画现代化的先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和几位同学发起成立的“五月画会”,这个成立于1956年的组织,后来成了蜚声国际的现代艺术阵地。当时的刘国松,即开始了对僵化的中国画的革新,尽管刚开始画的是油画,但是他的血液里流淌的却是中国文化。从在画布上用石膏打底,用油彩营造国画的意境,到后来舍弃油画,重归水墨宣纸,刘国松先生开始了对传统的继承和质问。他研究毛笔,发现用部队中擦拭砲管的“砲刷子”独具美感,可弥补一般毛笔没有笔触的缺陷,由此他开启了“大笔触”和“草书入画”时代;他研究宣纸,发现一种有很多纸筋的“灯笼纸”,去除纸筋后能够呈现一种律动的变化,有传统“皴法”所不具备的自然之美,由此他发明了“刘国松纸”,以及被业内称为“抽筋扒皮皴”的独特皴法;他研究“笔墨”,体会到所谓“笔”其实就是“点和线”,所谓“墨”就是“色和面”;也因为对传统笔墨中存在的各种程式化的描写不满,他开始进行拓印、水印、拼贴等各种技法的创新,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刘国松画法和天人合一的意象表现——他提出“革中锋的命”,进而提出“革笔的命”,成为中国画改革进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课题,他认识到“中锋不过是用笔技法中的一种,而笔不过是众多工具中的一种,因此既不必被中锋所限,更不必被笔所限”,这一观念既破除了无数人对毛笔和中锋的盲目迷信,更给中国画继承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他兼顾具象与抽象,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艺术发展之路,真正承袭了中国的“写意”精神,跳出了“山、水、树、人”的形象藩篱,走向了天人合一的宇宙空间,背负青天,飘然出尘,给中国带入了哲学和宇宙内涵。
  正因为他一系列既反叛传统,又与古人精神高度一致的观念和创新,也因为他在中国画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和作品,艾青、江丰、吴冠中、黄苗子等众多艺术大师都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他的作品已入登峰造极之境,下一步又该如何突破,如何发展?刘国松先生说,画画要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一步,随机应变,画如博弈,永远不要给自己预设方向。“我反对胸有成竹,这些竹子都来自古人,画来画去都差不多,而画如博弈则相反,每一张画画出来都不一样。一张画开头不知道结尾,一生的画更是这样。所以下一步会怎么走,我当然不知道。” 
  刘国松先生有一系列表现波光水影的作品,画面中水纹流动自然,色彩变幻莫测,令人叹为观止,不明白画家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画出来的。刘先生告诉我们,如果不到九寨沟,不看到那里的水,他也不会画出这样的画,这就是画如博弈的案例。
  “九寨沟的水变化之多,色彩之丰富,无有可比。我试了很多方法,统统表现不出来。后来找到建筑师用的一种绘图纸,再配合上积墨法,才画了出来。所以我说,一个艺术家,一定要是个实验师,而不要是一个制造师。画家的画室,就是一个实验室,而不要弄成制造工厂。有新的感受就要有新的实验,有新的实验才会有新的风格。”
  朱德群、赵无极以及王衍成等一批艺术家从写实绘画走向了抽象表现,我们熟悉的吴冠中先生晚年也开始逐步进入纯抽象的艺术空间。刘国松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创作了大量抽象作品,之后的时间里,他既有写实作品,又有完全抽象作品,还有半抽象作品。对于这一问题,刘国松说,我画哪一种画,采用具象还是抽象的办法表现,完全看我想要表达什么东西。我只求画出我的感受,而不去管他用的什么形式。“我们看绘画的发展过程,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洋画,无论是用水墨还是用油彩,他们的思想发展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画家为了争取表现自由的一个奋斗过程。”我们知道,绘画最早的内容就是人物画,刘国松认为,人物画出现后,很快就被政治和宗教所利用,变成了说教的工具。后来慢慢的,画家有了觉悟,不想被利用了,这才开始画自己的东西。这一点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形式上都是从具象走到写意(在西方是变形),然后到抽象概念。画家一定要经过抽象的洗礼,才能走向精神自由。
  说到抽象,很多人认为抽象是舶来品,是从西方学来的东西。对这一问题,刘国松先生有不同的看法。他说,中国的绘画在写实这个阶段走得是很快的,时间很短就走到了写意阶段。因为我们国家与西方只有一个基督教不同,不是一神教国家,没有受到宗教的太多限制,而且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很早就不拘泥于写实了。我们国家从唐朝就出现了泼墨画,只是没有流传下来。现存台湾“故宫”的梁楷的泼墨仙人,是十三世纪初期的作品,那时意大利文艺复兴还没有开始。西方直到二十世纪初,德国的表现派出现,才能跟梁楷的表现相提并论。而这比中国已经晚了700年。所以,在抽象领域,不管是思想还是表现、形式,中国比西方要领先。可惜后来中国画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文人进入画坛,外行领导内行,只顾表现笔墨情趣,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儒家思想讲究中庸,因此中国画既不写实也不抽象,在似与非似之间,这段时间事实上并没有把中国画向前推进。
  刘国松先生说,中国人骨子里是喜欢抽象的,抽象也很早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他举例说在山东博物馆看到一些年代很早的彩陶,上面的花纹全部都是抽象的,而埃及的彩陶则全部都是具象的。又比如戏曲,所有的舞台背景都是空的,什么都没有,想像成什么就是什么。而西方的舞台背景写实的不得了。还有中国人喜欢的大理石花纹,以及摆在庭院里的石头,全部都是抽象的。中国人爱石头的现象,外国人理解不了,怎么一块石头就能成了艺术品?后来英国一个很有名的雕塑家就是受了中国太湖石的影响,在作品中雕琢了很多的洞,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以说,西方才是写实的民族,而中国自古就是有着高度抽象精神的国度。” 
  刘国松先生被誉为“现代水墨之父”,引领了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在当前画坛,尤其是当代绘画,在观念和表现形式、技法等各方面已经与传统拉开了相当大距离。
  关于当代艺术,我们也与刘国松先生进行了交流。他说:“我对某些西方文化持批评态度,那是一种快餐文化,所谓快餐文化,就是所有的画家、艺术家的目的只有一个,把人吓一跳。”刘国松认为,当前中国有些炒作非常厉害的当代艺术,“可以说是完全全盘西化,是横着移植过来的,画家没有自己的思想,跟着西方的流行形势跑,表示自己是很能赶上这个时代的。问题是,这个时代是人家的时代,跟你有什么关系?”刘国松先生于1966年应美国加州拉古拉美术馆邀请,就开始了在美国的展览,随后又在美国各地观光四个月,并在纽约旅居9个月。次年,刘国松先生在纽约举办了个展,获得纽约著名艺术评论家的好评。由于展览的巨大成功,刘国松先生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画廊签约的代理画家。所以关于如何把作品推到国际市场,刘国松先生以自己的实践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刘先生说:“现在一些画家以为,不吓人一跳,不搞怪花样,就不容易成名。可是你不想想,这些作品,第一次看是吓人一跳,第二次看就不吓人了,第三次看,什么玩意儿也没有。中国的美学讲究的是绕梁三日,是能够让你看了再看,回味无穷的。”
  而对于那些在拍卖市场的当代艺术宠儿,刘国松先生也提出,“西方人要同化你,总要搞几个样板,我们仔细看一下就会明白,这些样板无一例外都是油画,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对社会不满,不明就里的年轻人一看,这样的作品能拍到这么高的价格,就会去追捧,大家一起来都弄这一类画。西方文化同化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显然,刘国松先生意在提醒艺术家要对当前狂热的艺术市场保持警惕和清醒。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