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古籍的天价不应仅仅是拍卖更应该是使用

时间:2012-06-20 17: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2分钟,仅仅用了12分钟,一项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就在中国北京创造了。这场拍卖的主人公是“过云楼藏书”中的四分之一部分。而拍卖的总价为2.16亿元。
  12分钟,仅仅用了12分钟,一项古籍善本拍卖的世界纪录就在中国北京创造了。这场拍卖的主人公是“过云楼藏书”中的四分之一部分。而拍卖的总价为2.16亿元。原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近日遇到“成交难”,北京大学要求行使“优先购买权”。
  不少媒体在报道此次拍卖时,也一再强调宋版书有“寸页寸金”之说,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品相上好的宋版书,每页市场价大致在3万至5万元,换句话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三五百万元。
  这批善本书花落南京凤凰还是北京大学都不是我关心的重点。因为南京凤凰也是国企,现在又拉上南京图书馆一起“夺书”,而“过云楼藏书”另外四分之三部分已经捐给南京图书馆,所以,玉成“完璧”未尝不是一件功德圆满的事情,北大不“横刀夺爱”也罢。
  我最关心的是像“过云楼藏书”这样的古籍善本,除了实现它们的文物收藏价值之外,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文化价值。据国家图书馆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大约3000万册古籍中,破损的约1000万册。我们可以想见,全国大量古籍都躺在图书馆里睡大觉,真正可供人们用来学术研究的少之又少。二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图书馆采访,遇到善本部赵前先生,他告诉我图书馆就是一个大书坑,很多书到了里面就找不到了。我已经多年不去图书馆了,不知道昔日的“书坑”如今什么模样了,读者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地找到自己要读的书。
  有业界人士叹息对于古籍善本“懂的人没钱,有钱的人不懂”。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不能指望懂的人都有钱了,更不能指望有钱的人能懂得古籍善本,惟一的办法是国家文物收藏单位买下来,提供给懂得的人来研究,把它的文化内容挖掘出来,发挥其对社会更大的功能。这就是我所谓实现古籍善本的文化价值。
  国家拨巨资用来收藏古籍善本,仅仅是实现了其收藏价值。国家还需要规定,这些收藏单位应当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这些古籍善本全部上网供读者使用。既不能秘而不宣,独家占用,也不能石沉大海,不见天日。从本质上说,古籍善本也是公共图书,要对公众开放。
  近日读了陈恭澍写的《军统第一杀手回忆录》,有所启发。他谈到情报的价值完全在于情报运用,“如果不作有效的运用,不仅暴殄天物,而且劳民伤财,一切的努力都变成了‘徒然’,岂不失去‘做情报’的意义”。由此,我想到全国的古籍善本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具有文物收藏价值,而要把它们的学术文化价值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使“死书”变“活书”,让专家学者好好研究、加以使用。北大图书馆朱强馆长所说“难以估量的价值”,只能通过使用来实现,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