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时间:2012-06-20 16:5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最近一则文物保护单位竟被挂牌6000万出售?的消息出现在大家眼前。首次听到这个消息,用震惊形容都不为过。这个消息的主人公就是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
  最近一则文物保护单位竟被挂牌6000万出售?的消息出现在大家眼前。首次听到这个消息,用震惊形容都不为过。这个消息的主人公就是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经国探访,出售虽未得到答案;但我们发现,经过产权人“巧手”,张治中公馆早已不是昔日模样,一位家住张公馆附近、曾从事建筑设计的退休老先生说,“开始拆得不伦不类,后来又返工了几次。现在就是一个假文物!”
  一个堂堂的民国古建筑,是如何在民众眼皮底下,沦为假文物,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从报道可知,该建筑在民国时期建成后就一直为私产,2006年前尚未确定为文保单位时,经交易成现产权人私产,当时该交易并不需走文物备案程序;2006年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后,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进行监管。《文物保护法》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这就给产权人制造了借修缮之名行拆除之实的机会。
  众所周知,只要是文物就该保护,即便是私产也应在法规允许范围内谨慎修缮保养,更不能借修缮之名行拆除之实。因为文物法规定了产权人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而且文物之所以是文物,首先应强调其“文”的属性,有特殊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其次才是其“物”的属性。拆除原有文物搞任何形式的重建,都会让其人文神韵丧失殆尽。试想,“物”之不存,“文”又焉附?
  而一些重修建筑,却与原建筑大相径庭,有形无神。比如“维修”成假文物的张治中公馆,新的建筑尺寸变大,内部结构扩张。而另一些拆旧建新,“向下挖掘一层或两层地下室,并向庭院地下扩张;向上设置阁楼,既利用空间,又实际上增加颇为隐蔽的建筑面积”,实在让人痛心!对这种文物的产权人,应该有严厉的问责机制“伺候”,以防私产文物过度资源化,沦为追逐商业利益的“后花园”。
  然而遗憾,对于拆改一座价值数千万元的张治中公馆,当地文物部门却仅处以25万元罚款,无异于给产权人“挠痒痒”,难以遏制产权人拆旧建新牟暴利的冲动。要知道,张治中公馆此番如果成功出售,25万元罚款相对于6000万售价,无异于九牛一毛。由此观之,最应该问责的,还有监管不力的当地文物部门:产权人借名修缮实际搞拆除重建,文物部门为何视而不见?事后为何又不从重严惩?在一些地方,不要说非国有文物惨遭“毒手”,即使是国有文物,拆真文物造假文物、将文物修成“怪物”或“废物”的怪事也时有发生,文物部门的失职可见一斑。
  为延续文脉计,笔者建议,在政府为文物保护年甚一年地加大财政投入的今天,既然私人业主无法对古建筑进行有效保护,可考虑进行房屋置换或回购等方式,使文物由政府来维护。据说,私人业主不愿修缮却愿拆除重建文物,是因为修缮比拆掉重建复杂,所费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有鉴于此,政府应守土有责,为私产文物的修缮提供经费补助。免得等“老古董”消失了,想保护却为时已晚。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