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捡漏,国外小型拍卖会潜藏机遇

时间:2012-06-16 15:5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国外有上百年的拍卖历史,每家拍卖行都有比较详尽的拍卖记录可供查询,尤其是其早期图录,可以作为拍品的重要档案资料。去海外淘宝要先了解信息、收藏图录,这样可以很好地梳理情况。
  面对不同的市场规则,中国藏家如何在海外拍场淘到宝?在6月9日举行的芷兰雅集讲座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汪涛提醒中国藏家,去海外淘宝要先了解信息、收藏图录,这样可以很好地梳理情况。
  国外有上百年的拍卖历史,每家拍卖行都有比较详尽的拍卖记录可供查询,尤其是其早期图录,可以作为拍品的重要档案资料。汪涛介绍,对于中国藏家来说,最熟悉的国外拍卖行莫过于苏富比、佳士得和邦瀚斯,在国外,零星分布着很多小的拍卖行,而在目前的国内拍场已鲜见的捡漏,但在这些国外的小拍卖行有可能出现。现在拍品要求有著录,要传承有序,图录作为拍品档案资料,要捡漏先要熟读图录。
  “去年有英国古董商在一个小的拍卖行里面买到一件珐琅彩瓷器,拿到香港拍了好几千万。这样的事情在英国经常发生。”汪涛介绍,在英国拍卖行买东西,即使是很小的拍卖行,都很有质量保证,尤其在中国艺术品方面,小拍卖行经常能出现重要作品。就在三个月前,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里,悄悄出现了目前世上第三只宣德款龙纹大罐,由一位中国买家现场以135万美元拍得。
  除了多看图录,掌握藏家信息也很重要,尤其是藏家藏品的图录,汪涛建议,一旦遇到必须收入囊中。“国外有很多大藏家在临去世前,或者遇到财务问题时,会将藏品拿出来进入流通市场,这批收藏都是质量比较高的。”多掌握藏家信息,才知道他们都收藏了什么,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将进入市场,可以提前布局。要了解藏家还有一些协会可以做依据。海外藏家有个重要的收藏协会,就是英国东方陶瓷协会。这个协会成立于上世纪初,协会的入会要求很严格,要求必须是专业的收藏家加入,并定期出会刊,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汪涛建议藏家可以把会刊找来学习,现在在网上也可以看到该协会的会刊资料。“英国东方陶瓷协会的瓷器研究是非常丰富以及深入的,国内的瓷器市场里面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其实在东方陶瓷协会的学报上已经解决了,但我看国内还有很多收藏家都在讨论。”
  这几年国际拍卖行都开始拍一些老的图录,而在国内市场,图录拍卖一直处在不温不火之中。雅昌数据显示,从1995年至今,共有1540件拍品上拍,总成交额2063万元,成交比率87.24%,目前价格处于万元附近。汪涛建议,如果将图录作为工具书,对于藏家来说,还是有比较重要的档案价值。
  近些年,中国买家拒付事件频发,近期最有名的拒付事件莫过于创下天价的乾隆瓷瓶事件。乾隆瓷瓶的成交纪录,于2010年11月,在伦敦郊区小镇的班布里奇拍卖行里创造。当这个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最终以4300万英镑,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成交后,媒体纷纷以“拍卖官激动地敲断了木槌”加以描述,然而最终却传出“中国买家尚未付款”的消息。汪涛当时正在拍卖现场,他回忆:“那个东西是不错,大家当时估计人民币1个亿,但为什么会争到5个多亿,这个也很让人头疼。”对于拒付这种情况,他认为给中国买家的形象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应该尽量避免。汪涛建议,不付款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是因为偶尔一次的一时冲动而举牌,之后发现没有钱支付,那最好立刻和拍卖行协商,拍卖师可以及时把物品再次竞拍,减少拍卖行的损失。“拍卖行也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一般都可以商量。”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