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上海揭幕

时间:2012-10-22 10:45来源:东方艺术网 作者:东方艺术网 点击:
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似乎在冥冥之中我与青藏高原有一个前世之约。我与他们的心灵是那样的近,好像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是知名画家吴长江面对青藏高原的感受,这样的句子昨天出现在上海美术馆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的展览作品边上,质朴,直白,不无打动人心




 

  “愈来愈强烈地感觉到似乎在冥冥之中我与青藏高原有一个前世之约。我与他们的心灵是那样的近,好像我曾是他们中的一员。”这是知名画家吴长江面对青藏高原的感受,这样的句子昨天出现在上海美术馆“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的展览作品边上,质朴,直白,不无打动人心之处。

  昨天,由上海市文广局、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高原之魂——吴长江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的数十件作品,无论是版画、素描、水墨还是水彩,都呈现了一系列藏族人物朴野纯真、亲切感人的肖像,也让人看得到吴长江质朴淳厚、刚健沉实的绘画风格。

30年30多次入藏写生

  虽然身兼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之职,但谈起西藏,吴长江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他对藏族文化的热爱绝不仅仅止于绘画,举凡藏区风俗民情、高原人文地理等都是他喜爱的:“藏族人表现出来的是乐观和豁达,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但是人很强悍,精神状态也非常棒,每个画家捕捉的藏民状态不一样,他们不是苦,他们有他们的信仰,他们在自然环境中练就了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内心。”

  吴长江第一次入藏是在1981年4月,那一年,吴长江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学一起到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写生,并途经若尔盖、红原等地,从此开始了他至今长达30年30多次深入藏区生活写生创作的几万里行程。1983年暑假,他初次登上了巴颜喀拉山口时,头痛欲裂,但却充分领略了青藏高原苍茫粗犷的气势。30年来,高原的山水和人物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启发了他的灵感。在青藏高原这间幕天席地的“大画室”,他画了大量速写、素描和水彩画,根据素描写生稿创作了“青藏高原系列”版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吴长江最有影响的或许莫过于“青藏高原系列”版画,那些作品发挥了石版画和铜版画不同材质和技法的特性,石版画侧重点线结合、丰富细腻的颗粒美感,铜版画侧重线条交织、清晰细密的视觉效果,他的所有版画作品都采取黑白灰调子的素描方式,突出大面积黑白色调或灰色调的对比变化,营造雪域高原特有的单纯、宁静、清冷而深远的空间。此次展览便有不少当时的版画,如《挤牛奶》、《喂马》、《高原牧场》都是美术界耳熟能详的作品。

现代人难见的原始质朴

  事实上,对西藏主题的关注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从吴作人先生远赴藏区写生开始,再到叶浅予、董希文、李焕民、朱乃正等深入藏区绘出一批经典作品,陈丹青、艾轩等更是凭借西藏题材的画作一举成名,而画家韩书力、余友心后来索性定居西藏……与这些画家相比,吴长江同样是执著的一位。

  一个汉族画家,何以对藏区如此一往情深?

  吴长江坦言,那是因为青藏高原上藏民族世代与大自然谐和共存的良好生存状态留给世人有许多可借鉴、应思考的问题,“在那里,人类许多原始美好的东西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和地域、人文等因素,得以完好保留。高原游牧民的生活和文化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他们豪放的外表里蕴藏着一种特别的美,一种虔诚的面对世界的精神。”

  也由于这一原因,吴长江近年来最喜爱绘写的多是藏民的肖像作品,昨天在上海展出的吴长江近作《卡多像》、《泽库大格》、《两位甘德牧人》、《少年格布》等肖像作品旁,还配上了吴长江当时创作的照片。在吴长江看来,青藏高原的秀美都显现在藏民的形象、形体特征和他们的眼睛、鼻孔、嘴角等外形曲线之中,线条极为细腻、生动,“我常常有这种感觉,面对这些上天创造的美神,画家的笔就显得笨拙了,将这种蕴含着张力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谈何容易。无疑,这种原始、质朴的‘美’在‘现代人’脸上已不多见了,是不屈不挠的精神使他们得以长期生存在这块世界最高的土地上。”

  在他看来,藏民与自然亲和,注重精神生活,这些特点对现代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特别有启示。在不可避免的现代化、都市化生活中,他想力图多留下一些更能表现人的原本状态、本真生命的东西,因此他也说:“我画的不仅是藏族人,我画的是人。是我们每一个人。”

  正如策展人所言,吴长江与他所描绘的藏民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主客体之间的工具行为,而是一种更丰富而主动的,建立在互相理解、互相感染、互相影响的基础上的交往行为。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