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把观者的思绪引向对整个作品过程的回味与思考

时间:2012-06-08 10:4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杨永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内敛,不善言谈,全然没有现在一些所谓艺术家的潇洒和扮酷,也不像年轻人对时尚的向往和对休闲娱乐的追逐,但隐约感觉到有股执著的韧劲儿。第一次去他的画室和浏览他的资料,我惊异于这些年来他画了那么多的作品。
  杨永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朴实、内敛,不善言谈,全然没有现在一些所谓艺术家的潇洒和扮酷,也不像年轻人对时尚的向往和对休闲娱乐的追逐,但隐约感觉到有股执著的韧劲儿。第一次去他的画室和浏览他的资料,我惊异于这些年来他画了那么多的作品,其中的勤奋和坚守可略见一斑。看他的作品,我更诧异于他内心的敏感和情感的激越,与他给我的最初印象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他的创作中,尤其注重的是心灵的悸动和人性深处的焦虑,当他的笔触投向现实生活时,绝不是为了满足于学院派对生活逼真性的临摹,而是自觉地穿透生活的表象,在丰富的想象和灵动的叙事中,以体恤的方式表达着他对存在境遇的思索与追问。

  他早期《忧伤的小夜曲》系列作品描绘的是一些青春男女在日常生活状态的某一瞬间,这些类似于电影蒙太奇式的片断,率真坦直地将年轻一代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的挣扎、欲望的追求、困惑的心理、锁碎的生活都十分充分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当他将其形象凝固在画面之中时,感受到的却是人性的乖张与怪诞和有些神经兮兮的敏感与脆弱。那种理想情怀之间隐藏的伤痛感也描绘得相当细致,甚至还袒露出人性的某种幽暗与卑微。也许青春的记忆总是与伤痛、脆弱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作品的写实意味多了一层伤感的情调。我猜想这也是他将这一系列作品命名为“忧伤的小夜曲”的意图之一。正是这种情境的内在张力构成了杨永生油画艺术的观看魅力。但让人感兴趣的倒不仅仅是他对痛楚的属实性表现,而是以不同的形象和语言方式对苦难人生的存在领悟,尤其是他试图为苦难人生找寻救赎的个人化方式。在他的《恋爱的季节》组画中,一方面,通过“她们”身体乃至内心的创伤和惊恐,抵达对自身生存境遇质疑和消解这一现代主题的表达;另一方面,通过“我”这个明显带有主体意识的创作者、表述者,在沉默、凝重、忍耐与负重之中,感受到一种对痛苦的迎纳,对生命中最本质色泽的掬洗与抚慰。仿佛是从现实性的时空中寻找历时性的记忆,以此来测度现实在她们身体和情感的痕迹与变化,并由此表明自己对这种变化的态度。也使观者进入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进而让自己的境遇和他所表达的行为状态的形象与神情之间予以对位、贴近,甚至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杨永生还画有许多幅精彩的风景作品,如《某夜》系列、《夜路》系列、《午夜,在机场高速公路上》系列、《天空中,浮云缥缈》系列等等。我们都能注意到这些风景之作,都与公路、立交桥、站牌相关联,在通透又晦暗的背景色调里,总有道路的交叉纠缠和一束光亮逼厌着你的视觉神经。仿佛我们只能在路中行走,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们的现实化生活也同样如此。他轻车熟路地调动了他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生、研究生,直至目前正在读的博士生所训练出来的那些丰富的技法元素,使作品呈现出神秘、迷幻、未知的迷宫般的效果。这一切不仅仅出于他对自己风格的迷恋,而且同样呼应了他对人生未来呈现的迷茫、困惑和思考的思想背景。与其说是为了表现给观者的一幅明确的景观画面,倒不如说是呈现出一个未知的世界。历史是无尽的,现实更是难以确定的,它们永远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因而不断地“照亮”才会成为可能,也才能够延续前行的路途。晦暗与光明并立,从夜路中释放出来的光亮恰恰是来自他灵魂深处的一种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和寻觅。

  在杨永生和我谈及到他最新正在创作的十二组写实人物作品时,我了解到他的一些实验性观念和方式的细节。他首先有意识地选择了生活中的底层小人物作为他的模特,如他所在画室小区的保安、美院的职业模特等弱势群体。在画之前,通过对他或她们的采访、摄像和录音,了解其身世和琐碎的生活状况,有点像社会调查或个案抽样,之后,再开始着手创作,如《2005年9月8日》、《2005年12月22日》这两幅以开始和他们接触的具体时间为题目的作品,其本身就包含着记录、纪实的性质。我以为这样的创作的行为过程本身意味着杨永生的写实性绘画已开始向社会学层面的转型趋向,依此强调艺术对社会基层的介入与干预,具有现代意识上对生活的尊重和对人生、人性的深层审视力量。在话语方式上他并没有放弃传统写实主义的再现,只是质疑或否定了对再现中过分追求典型意义而导致的作品单一性的模式,以及拒绝观念的直白流露。他在传达这一观念时,先是对话、感觉和体验,然后通过还原的生活形象来全方位地完成。这里的还原是在其观念的规范下有意识地还原。通过写实的笔法含蓄地表现他们的无奈心境,以生活流的叙事方式率直地反映生活中种种现象。在不动声色、不露痕迹中针贬时弊,在原生态的真实中达到人文的终极关怀。也许在他看来,我们为错综复杂的人类经验创造适当模式的能力是极其微弱的,所以人类需要不断地变换视角,探索新隐喻,创作新样式,以便不断地抵制静止或者混乱,使众多长期被传统叙述压抑的其它叙述和记忆得到了某种解放。同时,也让观者在不经意中脱离庸常的观看经验,感受到真实与真切的视觉张力,把观者的思绪引向对整个作品过程的回味与思考。或许这就是杨永生这批作品的摹写的实验价值与意义。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四任省书协主席同场挥毫

    葡萄沐雨晶莹透,醋染翰墨万里香。紫林杯书法大展在清徐启动。此次活动作为中国太原(...

  • 肯尼亚可推广“化石旅游”

    距首都内罗毕西北1000公里的图尔卡纳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古化石资源,极有潜力成为这个东...

  • “神画”《忐忑》藏52幅画

    一个简简单单的佛字,竟有88种不同的写法,文字奇特、奥妙,让人回味无穷。8月8日,这...

  • 艺趣悠然

    杨佴旻用水墨画的材料,吸收水彩、油画的因素,创造出了一种新水墨。这是一种感觉,如...

  • 人民艺术之碑

    2006年11月中旬,我有机会考察比利时安特卫普郊外的米德尔海姆雕塑公园,园中近百座经...

  • 探析女画家余知辛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艺术在中国当代美术舞台上频频展露出迷人的风姿。随着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