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艺术家的能力是对于各种原素的解构与建构

时间:2012-06-13 16:4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道鸿老师绘画不算早,并非从小上瘾,童子功打底。少年时我喜欢音乐文学,迷过相当一段时期。崇拜音乐指挥家,特别那些神经质的类型。疯疯颠颠,全身抽筋的样子,满头乱发随指挥棒抖动,象巫师作法,在乐队上空一挑一指一扫,大提琴小提琴黑管巴松圆号长笛和架子鼓齐声轰鸣,又忽然沉寂,缓缓细语低泣,幽幽如诉,乐队全部静止呼吸,等待着指挥台上那个黑衣人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全身痉挛,直至再次发作,顿时山崩地裂,舞台灯光透亮。音乐与指挥的血脉已经无法分解,变成一种超肉体,超物质的混合。这一段描写证明我是听过几场音乐会的,我甚至暗暗下过一番莫名其妙的功夫,乱七八糟的写过两首歌曲,歌词是欲赋新诗强说愁的少年轻狂。想表达一种迷茫,把皮外伤说成大出血。虽然不专业玩一玩,偷着乐了一阵子后撕掉扔进垃圾桶里。一心想弄懂和声,对位,键盘,学作曲。
  没多久,又改变主意去刨文学。这个转身与理性不沾边。年青的意气是拥堵的激流。想起来,还真亏了那一时段的狂热。我在少年时代,几乎读完了俄国18世纪全部名著和法国小说,饥饿和粗糙的吞咽下托尔斯泰,斯丹达尔,涅斯旦罗夫,契可夫,巴尔扎克等作品,后又读中国文学。今天社会结构心理,生活方式与感情内容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很难再出现良心挣扎,道德考问与人性折腾的现象。对金钱,物欲,名利,权位采取更直接的谋取。精神修复已经是一个远逝的童谣。虽然我未及细嚼,读过一些书,但在我心中沉淀下来,几十年后又泛起,影响我的创作和思考。做梦的时期总会有颠倒,梦深梦浅都是享受。我也读过德拉克罗瓦的日记,罗丹艺术论及一些艺术家的文字,感佩他们的语言能力。文学创作需要的是经历和思想质量。西方许多政治家也具有精采的文笔。写作倒不一定职业化。
  我开始画画是在与音乐文学纠缠之后的十七岁左右,至今几十年再也没有放下。为什么自己最终去叩问绘画之门。说不清,没有契机,没有人暗示,一头砸进去,再也出不来。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推手,撑控你的一生。也是在一篇访谈里我说过生命中暗藏着一道难以解读的密码,支配人的归宿,编导际遇,平衡欲望,引爆潜能,直至生生死死。谁也无法预测社会角色何时转换,密码何时解开,平民到总统,富人变乞丐,高官为囚犯,美女成尼姑,这是轮回,我深信不疑。1989年,在新加坡大会堂展览厅,我第一次国外画展以隆重的规模开幕,从此走上绘画的不归路,解开了生命密码,这是命运的约会,躲不脱,逃不掉。并没有系统的详读画论,也未花很长时间。年青时看得稍多一些。以为有秘藏。后来随兴看一看,同时读更多的杂书,西方艺术的东西读的更多。因为有趣,与生活及感情世界牵连更直接,艺术风格波动更剧烈,变化更大。以为中国画传统里有你所要的一切,毕竟几千年,其实未必。中国传统的趋同性与连贯性太长,链接好几个朝代。人的吸收系统一旦通畅,滑溜、顺从,功能即墉懒,几千年后的今天,许多画家还在这种趋同性与连贯性中挥毫。
  渴望什么,这是不能预测的目标,创作具有意外的突发点,由一瞬的感悟改变你的意念。如果清楚自己要去找什么,进入行走路线图,这无法想象。失去了发现的惊喜,捕获的快感。艺术家的能力是对于各种原素的解构与建构,没有现存的东西打捞,甚至是传统的文化原点,哪里是它的边界?传统的高峰不可重塑,不能复制。它在创造中一点一点推进。耗其一生,有的人终身都在迷困中转圈。谈传统研究,这是一个大主题,要专论,此时和你亲侃,是一些体会。
  中国儒、道、释思想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温婉了中国人的灵性,在含蓄,中庸、内敛,包容的象征性,寓意性,暗示和稳含的精神抒写中也温婉了中国画家的创作思维性格,在清俊,淡远的挥洒中演变为笔墨的气韵。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几千年历史在中国文学,通史,思想史中可读见。但在中国历代传统绘画中了无踪影。除了《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极少极少描写贵族与民俗生活的画作外,留下来的皆是浓浓淡淡的花花草草与山山水水.虽然不乏有至精至雅之极的上品逸品传世,但和历史无关,每个时代都在传承复现。在中国美术几千年的作品中为什么看不到民族历史的巍峨,浩荡与壮烈,中兴盛世的辉煌,和战争的烽烟,更有饿殍泣野的哀鸣?将中国悲壮雄浑沉厚的历史化为一撇兰草,一丛秋菊或岩上的青松:即便画家有痛心疾首的内心抽泣。苍凉郁愤的忧怨,也是深藏在空寂孤冷的墨点与笔意之中。或以不着土的草木,秃笔枯墨山水寄托国土论丧的伤痛。    比较西欧绘画,即使不读他们的历史文学,仅从绘画中可以看清历史的一幕幕场景,形迹可信,得见其脉络。包括俄罗斯绘画。
  中国画,尤其文人画,它的象征性,寄寓性和抒写性及笔墨成就,当无可非议,且高标独秀。之所以为世青睐,并非那“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味道太值得咀嚼,而是欣赏弥散于画外的文人才情与思想。延伸了人们从视觉图式中获得对画家心象与内觉的感悟效应。这种写心的自由,上升到文学,哲学与观念的层面。但,这并非是提供给缺乏个人创造的三级跳。因袭古人,因袭近代人,互相因袭,由笔墨程式到笔墨模式,渐形成笔墨规范,笔墨壳化,到笔墨习气。中国画推崇心象,意象,推崇主观精神表现“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一个唯我,兼并万象吞吐江河,开阖古今。烟云丘壑,飞瀑流泉村落平林。皆随意园合剪裁取舍。而“妙的似与不似之间”,这个中国画的审美,放大了一个无边无际,不受自然属性,地貌特征约束,不可比对的空间,中国画以一种抽象的美学修辞论画。超忽、幽严、历落、洞达、博洽等等。应当怎样感受解读。更有人说,不解国学,看不懂中国画。还得从春秋、左传、大学、中庸、老庄、周易、太上感应篇,心经读起,最后才能欣赏得了中国画。有这么玄吗?画家不学国学,画出画来,看画的人却要学国学才有资格欣赏。当今中国,有几个画家懂国学?
  说八大山人的墨点与笔骨是他冷傲、孤寂的心窗外透,因为了解八大的身世,他的孤禽、孤鱼、孤石是他苍凉人生的尘心滤化,似乎感得到一种气息。这我信。但要说的有中国画都是灵魂的迹化,心象的自写,意象的生发,谁信呢?与物象相干吗?甚么叫星象甚么叫意象。佛学谓之心相生,即是心象的一种诠释。苏东坡与佛印大师坐禅的经典故事妙处在两个人意念不同,心象截然的识见。心象与意象无非是一种意识活动,是精神对物象的感应。是自然形态到艺术形态的流变,形象思维的再创造。每个人的文化发育和思想体量不同,信息不能称,对物象的感应不一样。心象与意象是中国画形而上的表现核心,具有主观意念的导向。但不是画法,不是表现图式,更不是浅层的技术戏笔与玩味,现在流行并尉然大观的画风无一不高举心象意象的旗帜,中国画理论与传统的核心被割裂,被快餐化。是一种文化的泡沫现象。
  我在此暂时无法将自己的感受作适当的梳理以表达清晰,要说我在传统中找到甚么,是找到一种比较与思考。大致明白应该如何画画。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