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灵性 悟性 知性 感性 恒性——中国岩彩画家俞旅葵

时间:2014-10-08 10:30来源:东方艺术网 作者:钱裔 点击:
用灵性、悟性、知性、感性、恒性来描述画家俞旅葵是再适合不过。她的灵气和悟性是江南女子所特有的,一说就懂,一点就通。她的知性得益于爱看书、写作。当感性与灵性、悟性和知性结合,便成就了一位内心丰富多彩,富于创造力的女画家。恒性则是成功所不可或

  用’灵性、悟性、知性、感性、恒性’来描述画家俞旅葵是再适合不过。她的灵气和悟性是江南女子所特有的,一说就懂,一点就通。她的知性得益于爱看书、写作。当感性与灵性、悟性和知性结合,便成就了一位内心丰富多彩,富于创造力的女画家。恒性则是成功所不可或缺的。从事丹青几十年,俞旅葵始终满怀热情、饱含激情地进行创作。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她的生活、她的人生感悟。她的每一幅岩彩画作品都会让人怦然心动、驻足停留、细细品味。



《雪山之二》2011年-60cmX45cm矿物色-箔-麻纸

  岩彩画是指以天然矿物颜料为主要材料绘制的作品,它包括架上绘画,也包括使用了矿物颜料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及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在国内外,运用矿物颜料的绘画历史悠久而广泛,在中国最早可以追述至原始人类的随意涂抹,鼎盛可以盛唐宫廷绘画和敦煌壁画等为代表,这种绘画形式曾经对日本、韩国、朝鲜乃至整个东方绘画都有着深远的作用和影响。然而,从宋元以后,随着水墨画的兴盛,运用矿物色的绘画日渐式微,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国门的打开,留日归国的留学生王雄飞先生首次将此种材料的制作方法和绘画技法引渡回国,至此开启了中国岩彩画历史的新篇章。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今天,岩彩画在中国已老根发新芽,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绘画力量。

  在中国岩彩画界,俞旅葵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画家,她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后留学日本,游历世界各国。她是最早回国投入岩彩画事业的画家之一,在国内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岩彩画的复兴事业,她也可谓是岩彩画的开拓者之一,做了很多默默无闻的幕后细节工作,对中国岩彩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在自己的岩彩画创作上不断耕耘创新,这些成就了她的艺术人生。她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接受过正统的学院派绘画教育,又深受当代艺术思潮的浸润,这使得她的岩彩画作品独树一帜,深具专业性和当代性。她的岩彩画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娴熟的创作技巧,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浓妆比似花娇艳》2009年60cm×45cm-麻纸-矿物色--箔



《逝者的歌》2003.100X100cm矿物色-箔-麻纸

  俞旅葵的作品恬淡、优雅,画面中弥漫着一股远离世俗凡尘的清气,具有浓重的东方文化气息。她强调格调和品味,具有传统中国画的元素,又有当代色彩视角的深刻感悟。她的作品有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但又巧妙的将这种写意性转化为“笔彩”,从而使她的画获得了色彩中寓细腻与激放的特别意趣,使画面在精微中现出放达、恣肆,在严谨中现出淋漓痛快,她的作品适应了中国文化审美的要求。我在她的作品中不只看到“致广大”中的精微和细腻感。更在“尽精微”中现出一种少有的放笔直书的随机性,也正是这种精致中的洒脱成就了她的艺术,使她的创作从一开始从语言的层面上建树起自己的风格面貌。

  俞旅葵岩彩画作品的题材内容丰富,涉及人物、风景、花卉及抽象作品。她笔下的这些作品,对她来讲都具有生命的真实存在,又有一种纯精神的虚幻感,她的作品都是自我心路历程的体现,来源于切身的体会,挖掘于日常生活。她对色彩有着深切的感悟和独特的灵性,尤其是对岩彩材质的粗细颗粒和丰富微妙的色彩变化更是痴迷,对取之于自然的纯手工的岩彩材料的高贵品质更令她爱之若宝。她对岩彩画的信念从未动摇,她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岩彩绘画的研究和创作,使得她深谙岩彩材料的特性,不断深入研究岩彩画的技法和绘画语言,通过作品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敏感和对生命悯爱的情怀。



《觅》2002年矿物色、麻纸、箔120cm×90cm-1

  俞旅葵在岩彩语言的研究过程中,自身的艺术观念不断拓展,从物质世界到现实世界,内心的感觉与感怀与今日的都市生活叠印在一起,感叹都市的流光溢彩与芸芸生命形态的瞬息万变。她的绘画语言独树一帜,不拘泥于某一派或某种形式,完全是自由创作。画面中丰富的材质美感、斑驳的肌理、厚重沉稳的视觉审美,源自于古代壁画,她的岩彩画既吸纳了东方绘画的装饰性,又融进了西方绘画的绘画性,做到了对东西方不同画风的很好融合。我们不仅看到具有东方绘画的笔法和线条,更看到西方绘画的色彩关系的运用和深入的描绘。这些使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浪漫的、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思想,在抽象与现实之间表达了她的内心情愫,因此她的岩彩画作品既具有传统东方的美感和韵味又有当代现代绘画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她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跳跃的色块、流动的笔痕、生动的造型,可是画面依然散发出宁静、祥和、浪漫的气息,这种强烈的对比与和谐,深深地吸引着观者,让我们细细品赏。

  俞旅葵不把自己的创作固定在一种模式中,而是努力拓展创作领域,探索更为多样化的绘画情趣和审美观念,以她扎实的艺术功底、艺术修养和学识及完美的人格,我相信她一定在今后的岩彩艺术道路上前途不可限量。

  钱裔

  2014.9.23.



俞旅葵

        俞旅葵艺术简历

  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

  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1990年留学日本

  2002年欧洲十二国文化艺术考察

  2003年赴韩参加第三届中韩国际交流展(韩国汉城)

  2005年参加国际女画家联盟澳洲展(澳大利亚);

  2006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并被收藏(中国美术馆)。

  2007年中央电视台七台“乡土”栏目十一特别节目访谈“岩彩画开拓之路”

  2007年12月法国巴黎《中国画名家提名展》(法国巴黎)

  2008年1月厦门卫视采访

  2月俞旅葵个展(中央书画数字频道美术馆)

  5月《中日交流展》(中日交流会馆)

  2008年12月受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美术系邀请,前往该校及东海大学美术系、台南大学美术系、屏东教育大学视觉艺术系进行讲学和学术访问。

  2009年《海峡两岸交流展》(厦门美术馆)

  2011年10月《2011中国岩彩画展暨岩彩画二十年发展论坛》(中国美术学院藏品馆)

  《北京胡同风情岩彩画展》(北京宣武美术馆)

  《2009年中国岩彩画冬季展》(北京人民大学展览馆)

  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班授课

  《2009年9月岩彩杂志》刊登技法和作品

  《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创作班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

  2010年 《中日岩彩画比较展》(杭州美术报画廊)

  《2010年岩彩画春季展》(杭州恒庐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授课

  《2010年1月岩彩杂志》刊登技法和作品

  《2010年7月岩彩杂志》刊登技法和作品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创作班作品展》(中国美术学院)

  《02.2010Mercedesmagazine》(2010.2.奔驰杂志专题报道并刊登作品)

  《70后水墨》(杂志刊登)

  2011年 《90周年建党展》(浙江省美术馆)

  《2011年中国岩彩画展暨高峰论坛》(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二十一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俞旅葵岩彩画》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2012年 《丹青风华-两岸胶彩、岩彩画创作展》(5月1日~14日台湾东海大学)

  《传承-历史-未来——第二届海峡两岸岩彩胶彩画学术展》( 6月3日在厦门美术馆)

  2014年 《诸教艺苑 和乐大美——首届中国宗教艺术展》(2014年9月6日北京大学)

  现任 中国美术学院岩彩画研究所 研究员

  文化部中国重彩岩彩画高级研究班 教师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 理事

  北京岩彩天雅艺术中心 主任

  展览:参加历届中国岩彩画展,作品编入画集

  历年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并多次获奖和收藏

  出版:编著《矿物色使用手册——矿物色技法与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著《全国等级考试中国人物画》(中国青年出版社)、《俞旅葵岩彩画作品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入编:《中国画*人物画教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首届中国岩彩画作品集》(民族出版社)、《二届中国岩彩画作品集》、《三届中国岩彩画作品集》、《四届中国岩彩画作品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五届中国岩彩画作品集》、《岩彩艺术展作品集》、《岩彩画教室》(辽宁美术出版社)、《全国第六届工笔大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从素描走向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书画30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艺术成就展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书画艺术成果展作品展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等。

  杂志:《人民中国杂志》(日本海外版)、《美术》、《美术观察》、《江苏画刊》、《美术报》、《民族画报》、《艺术财富》、《岩彩艺术》、《中国画廊》、《中华儿女-书画名家》、《美术市场》、《台湾美术》、《画坛提名录》、《90后水墨》《东方航空》等杂志专题采访并刊登介绍。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