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朱非:挥洒墨趣的真儒

时间:2014-03-20 16:09来源:东方艺术网 作者:卓艺梵程 点击:
前些时候,友人自京来电:魔女,你应该写一写朱非老先生! 彼时的脑海里朱非这个名字尚且生疏。曾听浙江绍兴的朋友提及过,当时并未在意。在绍兴这样一个氤氲弥散着文化风情的城市,在当代出一两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亦属正常。 挂断朋友电话之后,我借助网络

  前些时候,友人自京来电:魔女,你应该写一写朱非老先生!

  彼时的脑海里“朱非”这个名字尚且生疏。曾听浙江绍兴的朋友提及过,当时并未在意。在绍兴这样一个氤氲弥散着文化风情的城市,在当代出一两个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亦属正常。

  挂断朋友电话之后,我借助网络的探路引擎,寻得朱非老先生部分生平。细细研读,不觉骇然。先生虽以书法成名,但给我更多震撼的却是其不折不挠的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和不畏权威对真相的捍卫与坚持。在这样的浮躁喧嚣的时代,先生的存在似乎与这样奔腾热闹的大洪流格格不入。风高浪急,他兀自站立。不是为了阻止,而是执拗地证实人的精神可如礁石般坚硬。魂魄中的坚韧不容小觑,骨子里的高傲无法忽视。这是久违了的中国知识界人本应独具的操守,如今却令一苍然白首的老者担承,岂不令人抱愧。

  书家朱非

  朱非先生的书法有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雅刚正,不疾不徐,风骨自现。绍兴城的牌匾多出自他手。先生创作的中国黄酒博物馆的《古越龙山碑》楷书更是令业内叹为观止,那八行一百五十一个楷书,端庄严谨,遒劲深厚,字里行间氤氲着玉润金石之味。有人评价,此牌乃先生五十年酿字的结晶。时任中国书协一位领导观后击节叹赏,极力推其加入中国书协。对于这样的机缘,先生却异常冷静,“把书法当成敲门砖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爱好者,而是一个社会活动家。真正的书法爱好者是傻傻的。”

  书画界目前有一股风气:很多买家藏家总是以各级乃至国家级书协、美协会员为衡量作品的标尺。于是,各级协会的入会成了追名逐利的手段和通行证。这是艺术沦为政治附庸之后必然出现的局面。对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世相,朱非先生却异常冷静,一笑置之。婉拒了送上门来的中国书协会员的入门资格,先生更是坦然。即便今天,声名日隆,先生仍以民间煮字者自居,一身布衣、大智若愚,连省书法家协会都不曾加入。只是论及到书法,便二目放光,口吐莲花,谈笑风生,熠熠生辉。此时的他,心里眼里,唯有书法,唯有墨趣,因爱成痴。

  尽管不是书协会员,但朱先生在绍兴这块文化兴然的宝地却独具感召力,其风骨气节亦令人敬意肃然。1986年6月,朱非先生与诸书友成立“绍兴市墨趣会”,这个民间“煮”字团体,在先生的引领下,历几十年积累,从最初的7个会员,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人,成为绍兴颇具影响力的民间文化团体。而每月14日的“翰墨雅情”聚会,众书友品赏把玩,互相切磋。那情形,颇有几分古代兰亭集会的风雅。

  学者朱非

  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论述“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笔为书之充,笔正则事正矣……”,与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所持“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的观点不谋而合,都说的人品决定书品。诚哉斯言!研习古人,朱非先生自有内心取舍。历史上,由于朝代的更迭,文化人变节历来不为后世知识分子所容,哪怕其学术成就再突出,依然无法洗刷其“贰臣”的不洁一页。对于这些,作为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朱非先生,亦有着自己独特的选择好恶:他可以“临习赵孟頫的字,但同时更“理解傅山对赵孟頫的痛恨”。这在多元与妥协文化渐成主流的当今尤显可贵。

  作为绍兴人,朱非先生对于绍城掌故颇有研究。其对于周作人的研究甚至超越了某些专家,寥寥数笔,竟能将知堂老人某个时刻的内心百味挖掘的纤毫毕现,当然亦不忘抒发自己的好恶倾向。那绍城的风物,如同一轮石碾,在岁月的年轮上,碾出一道道辙痕。朱非就像当年的鲁迅一样,挖遍故纸堆,探寻还原一种历史的真相。即使权威定论的结论,他依然从历史的字里行间,一一举证辩驳。不是为自己挑战权威的扬名,而是为了复原过往岁月中那个真实的沧海一粟。先生所做这些,正是为当下缺席的学问态度的严谨,注入一丝觉悟。尽管只是民间草根的力量,因为有了更多同道师友的支持,也代表了理性思考的回归。对于文化本身,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而作为当地民间人文活动的研究者,先生同其乡人鲁迅先生一样,与茫茫荒原中走着自己的路,虽有些孤单,步子却迈得踏实。

  热肠朱非

  朱非先生一向古道热肠,其谦恭淳朴的风格一直为人称道。尊儒尚学,怜贫惜老,其与绍城宿儒傅天则老人交往轶事,成为当地民间人文掌故间的一段佳闻。傅天则早年是国民党区分部负责人,梗直无邪,历经坎坷,贫病交加,却素好文史,倒床仍然连写地方史料。朱非先生闻之,经常驾车探望,馈赠有加,直至吊丧上坟。这则掌故被友人撰文记述,读至此,不觉泪湿。

  朱先生曾对友人道:“我见朋友有难,则亲近之;朋友发迹,则疏远之。”此等风骨,当今着实少见。

  相对于顺势而为的投诚就范,坚守则显得尤为刚烈。对于原则的失守,我们总是有着太多太多的理由与借口:识时务者为俊杰、大势所趋……等等一系列我们以为能够说服内心城池的托辞。那些退至内心的坚守,折射到文化艺术上,便有了脱俗的清雅刚正。而朱非先生便以内心的清雅,在滚滚红尘中,铺纸研墨,静息凝神,在白纸黑字间抒写着自己内蕴钢制的真性情!

        朱非先生作品欣赏:



岳阳楼记



郁达夫句



贯休诗句



张怀瓘书断



前汉书司马迁传



金缨句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