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王家训百子闹春图系列赏析

时间:2014-01-15 14:28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作者:邵大箴 点击:
在王家训百子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扎实的传统线描功力和精妙的造型技巧。百子图,过去也叫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百含有大或无穷的意思,因此为了在这样的作品中表达祝福、恭贺等良好的愿望,画面会带有喜庆、艳丽的色彩。而王
点击浏览下一页

  在王家训百子系列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扎实的传统线描功力和精妙的造型技巧。百子图,过去也叫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百”含有大或无穷的意思,因此为了在这样的作品中表达祝福、恭贺等良好的愿望,画面会带有喜庆、艳丽的色彩。而王家训在继承传统样式时,将有浓厚民俗风味的图式消减成具有文人画趣味的小品。他的百子图以白描勾线为基础,造型生动,抓住了儿童的生理特征和样貌特点,光滑的线条勾勒出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四肢和娇嫩的肌肤。服饰衣纹和道具的线条抑扬顿挫,张弛有度,小写意的轻松诙谐拿捏得当,从每个孩子衣服上纹样的设计,到发髻的梳法,到周边的树木山石、草席闲书,王家训都耐心地细细勾画,不紧不慢。

点击浏览下一页

  墨色的处理上,王家训可谓惜墨如金,淡墨的摆放极为讲究,仅在四周淡淡渲染用来衬托孩子肤色的纯净,除了孩子的小发髻,仅近处的几笔点苔是浓墨,但用笔异于人物形体的细致,可谓干脆利落,言简意赅。在设色上,他很机智地回避了传统百子图的程式化用色,将人物的脸部留白,仅点个小红嘴,身上的衣服也不用饱和度极高的大红大绿,而是精心调配出非常柔和高雅的色调,画面既干净又朴素,没有了传统民俗画中的喧闹,多了一份悠闲自得,使得作品虽然工细,但不工艺化,这是难能可贵的。

点击浏览下一页

  王家训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在格调高古、远离现实的风俗画中注入观察入微的生活细节,并对人物进行平面化、艺术化、戏曲化的处理,加上他的笔墨表现得不温不火,使得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适于把玩。相信他的作品会有众多的知音。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