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是画廊树立自身品牌的重要途径,如果不考虑资金问题,参与的次数当然是多多益善,但一个稍有规模的画廊每年在艺博会方面投入的资金大约只有50~100万,本土的一场艺博会就消耗掉10万左右,其中80%~90%为展位费;国际艺博会每场消耗在30万左右,其中展位费约占50%,作品的包装和运输约占30%,人员开销约占20%。因此,对于资金不够充裕的画廊来讲,基本上都会采用国内一个、国际一个的配比,资金雄厚一点的画廊每年参加4-6个,也是以国际艺博会居多,而对艺博会的选择也成为头等大事。 在CIGE展会上,某画廊负责人在被问及今年为何没有参展时,表情十分无奈:“真是觉得很没劲!我们画廊主要是推荐年轻艺术家,价格不会很高,卖出去几张,收入都抵了展位费,情况好的话还能剩个几万,这几万我坐在画廊里也能挣到,在这里耗几天也看不到新的藏家,公众的参与也少,无论是宣传还是销售,对画廊来讲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何必折腾!”该画廊负责人承认,每年的展位费也是有折扣的,不同的画廊享受的折扣不一样,如果不是有这样的优惠策略,恐怕参加的画廊会更少,当然“艺术北京”也会视展商的重要程度给予相应的折扣。从规模来看,“艺术北京”完胜CIGE,正如星空间负责人房芳所说,农展馆无论从建筑空间、挑高等设施上来说,都是最符合当代艺术博览会举办要求和氛围的场馆。近年来,“艺术北京”整合品牌优势、政府资源,聚合了庞大的本土画廊力量,呈现了中国各层面画廊的发展态势,比CIGE拥有更广泛的公众影响力。由于税收、平台的优势,香港是境外艺博会中最炙手可热的选择。因此,很多画廊选择了“艺术北京”和ART HK的组合,但星空间暂时没有参加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计划,近年更侧重在国内博览会的投入。站台中国艺术总监孙宁用两句话概括了选择艺博会的理由:既然立足北京就会选择“艺术北京”,放眼国际就会选择ART HK。站台中国比较偏重海外市场的开拓,今年还将参加巴塞尔LISTE青年艺术博览会(The Young Art Fair in Basel)和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