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艺术品市场亟待处理的问题——赝品泛滥

时间:2012-06-25 14: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每一个市场的繁荣背后都存在着不如意,而这些不如意不断地阻碍着这个市场走向更大的繁荣,甚至有可能将这个市场弄崩溃。对于现在在处于繁荣期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赝品的泛滥,有赝品猛于虎来形容它的危害都不为过。
  每一个市场的繁荣背后都存在着不如意,而这些不如意不断地阻碍着这个市场走向更大的繁荣,甚至有可能将这个市场弄崩溃。对于现在在处于繁荣期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赝品的泛滥,有赝品猛于虎来形容它的危害都不为过。可是,这吃人的“老虎”怎么就有人不怕呢?!
  在一些大拍卖公司、包括国际性知名大拍卖公司的春秋两季大拍中,赝品不能说多,但也是虎影憧憧。如此,仍有人将其中的“老虎”牵回家,因为:著录凿凿、流传有序的物品已经少见或其价甚高,这些大公司的拍卖纪录有可能成为新的著录。最少,这些大公司的身价是高昂的。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目前这些大公司多数年数尚小,且成分不一,有些人有些公司对于自己羽毛的热爱还没有达到不顾眼前利益的程度,所以,对于这些大公司大家也不可掉以轻心,不能盲目轻信,一定要分别对待,慎重处之。
  在一些小公司的春秋大拍上或大公司的小拍上,不客气地说,“老虎”可是四处可见,有些放肆地卧着,有些慵懒地趴着,有些悠闲地走着,但是,其目光无不凶恶,但是,只要价位不高,多有人拉缰套笼。这些人如此粗心胆大,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钱不是他们的,二是他们的钱来得容易。
  如果是国家与公司的钱,有严格的财务制度管着;如果是私人的钱,有所有者的眼睛盯着,所以,用别人的钱来拍卖现场随意举牌交学费的人微乎其微。不过,这数量极少的人有些可是运用巨额资产的,也就是银行贷款。他们风闻文物与艺术品投资效果极为显著,他们风闻文物与艺术品投资的门槛高在资金而不是学术,所以,他们运用在房地产、风险投资方面的手法,斥巨资入场,大手笔竞投。大势向上时,他们一举成功;大势平缓时,他们自然吃紧;大势倘不好,他们便资金链断裂、墙倒众人推。他们有的因此破产,有的因此而服刑,有的甚至因此而走上了断头台。这个年成交额不及股市一天出入资金的市场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在多数情况下,变现能力较差。不是自己的钱,不是多余的钱,不是来路明白的钱,不要随便投入这个市场,更不能全然不顾学术与艺术的权威性而因钱使性耍威风。
  比比皆是的则是那些钱来得容易的人。这给钱的人不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也不是自己的同学同事同乡,而是有求于自己者,用法律语言来说,即他们是利益相关者。他们有投资项目需要自己批准,有贷款申请需要自己审核,有赚钱欲望需要自己满足,或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同乡能够帮助他们完成上述工作,或者他们以金钱来置换自己的青春与美色。当然,真正在拍卖现场花钱如流水的,大多不是阔少、小三与贪官本人,而是那些投资人与申贷者。他们不论真假,从拍卖公司举得一两件在社会上名头响亮的艺术家作品,再附上拍卖公司的正式发票与完税证明,马不停蹄地送进“深宅大院”。由此,他们获得远比这买假投入巨大的回报。所以,我们在高喊拍卖市场打假之时,应当从另外一个源头下手,也就是反腐。没有更大的利益驱动,谁还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因为权威著录的缺失而以拍卖公司的声誉来博未来是经不起风浪的,因为资金是别人的、且以博彩的方式来投资文物与艺术品市场是经不起折腾的,因为不是现金行贿便可以胆大妄为是经不起法律与时间的考验的,更为重要的是,对付赝品的最有效、最长久的手段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可怕的不是赝品,而是不怕赝品,而是对于赝品的无视与无知。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