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写在方力钧的“时间线索”之后

时间:2012-06-21 16:2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看到方力钧的作品,我们想到的几乎就是那“光头”。这次我们能够系统、大量地看到“光头”从艺30年、成名前后的各时期作品,应该是我们的巨大荣幸吧。
  看到方力钧的作品,我们想到的几乎就是那“光头”。这次我们能够系统、大量地看到“光头”从艺30年、成名前后的各时期作品,应该是我们的巨大荣幸吧。
  无论是作品中还是真人,“光头”已成为方力钧的标志。
  也许很多人已经在不同场合见过方力钧的作品,但却不一定能够系统、大量地看到“光头”从艺30年、成名前后的各时期作品。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时间线索”中,除了方力钧近几年的新作,还用四个展厅陈列了方力钧的大量个人文献。展览中包括了大量资料、手稿、早期习作、名作以及专门为展览剪辑制作的纪录片,甚至包括1975年他上小学三年级时美术课上的作业,初学画时稚拙的素描,学习《毛选》的心得笔记,上中专学陶瓷美术专业时的瓷器图案设计,读过的书籍杂志,“光头”系列最初的雏形,以及影响过他的名家,帮助过他的师长、朋友、同学、师弟逐一点名出来……据展馆统计,这次展览一共用1000多张镜框,成为广东美术馆史上最多的。
  展览按照年代划分,展厅以1958年开始至1980年、1981年至1993年的时间线索为第一个创作时期的文献部分。通过幼年时代的记录,让观众知晓一个成功艺术家的艺术初始萌芽。第二个部分以1994年至2007年和近期2008年到2009年为线索,展出方力钧2000年后创作的重要作品及最近的潜心之作。此部分内容按照三条重要的线索进行:即中国面临的时代变迁的巨大背景;时代对于个人生存的深刻影响;时代境遇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艺术家自我身份的建立进行梳理和展示。将艺术家的作品与创作经历融合贯穿,深度剖析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路历程。这些手稿中隐现着的艺术家对时代的观察和思考,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以及不可量化的语言变化等等,同时通过艺术家这些不像作品般被固化的材料,作为艺术家成长的档案,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思想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方力钧不再拘泥于单调的创作形式,他开始慢慢从绘画走向装置创作,展厅中展示了方力钧符号式画面人物的装置作品,一排站立的小人,仿佛也看到了艺术家走过自己创作生活的历程,使观众了解艺术家当前的创作及思想状态。
  光头的玩世写实主义
  “市场好的时候,有人觉得你是在炒作。市场不好的时候,又觉得你有其他目的。”方力钧希望自己的个展能够作为一个案例,把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土壤结构、生态关系展示出来。
  其实,方力钧早期是个穷画家。1992年,他一跃成为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一批画家。画作被频频拍出天价后,他成为了千万元俱乐部的“当代艺术F4”之一。他拍电影,开餐馆,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艺术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中国当代艺术频频爆出“崩盘”新闻之时,方力钧在此时推出的大型个展,不免引人深思。对此,方力钧表示:“市场好的时候,有人觉得你是在炒作。市场不好的时候,又觉得你有其他目的。”方力钧希望自己的个展能够作为一个案例,把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土壤结构、生态关系展示出来。
  从2000年到2008年,方力钧的个人大事记几乎全是世界各地的展览。他不认为这些年当中有什么里程碑式的事件,虽然他的作品拍卖价格在这些年里屡破纪录。他的“时间线索”里却没有任何有关艺术市场的信息。在展览中,人们看到的只是在琐事里长大的方力钧,这些个人“大事记”按时序罗列:第一次目睹死亡,走后门进了邯郸铁中的美术组学画,考上中央美院;第一次以100元兑换券卖出一幅版画,穷困潦倒在大学校园贩卖明信片。同期的政治、文化时事在一旁作为宏大的衬托或对应:庐山会议和农业学大寨、“文革”结束和恢复高考、美术界“85新潮”开始、《渴望》热播……于是他的那些大事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琐事。
  “展览的重点不是对观众熟悉的作品给予漫无边际的阐释,而是将那些产生最后作品的因素陈列出来,让我们找到一件作品、一个形象、一个图式或者一个符号产生的种种线索。” 批评家吕澎认为,所谓文明的社会就是历史化了的社会,因此,如果观众不了解艺术家的生活与工作的历程,判断是难以进行的。而“方力钧:时间线索”展览中的文献是丰富的,这些文献是按照时间和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历程进行排列的。
  “从早期绘画作品到新近创作的众多雕塑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一条属于艺术家特有的线索,那就是方力钧以自我对现实及存在的体认。” 吕澎说,通过这些线索,可以让观众了解方力钧在那个历史背景下的创作过程。
  如批评家黄专所说,“时间线索”不仅能让观众触到这位中国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独特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了解到一个“光头泼皮”形象背后的方力钧成长历史,更由此能从一个横切面,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