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揭秘艺术品制假贩假产业链

时间:2012-06-16 11:0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一个多月做旧就成为文物,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天津是书画造假重灾区、陶瓷造假分布全国近日,某艺术品网站推出一份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藏家刘先生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自称是祖传古董家具的买卖。

 

  一个多月做旧就成为“文物”

  辽宁是全国90%的仿制红山玉的聚集地,天津是书画造假重灾区、陶瓷造假分布全国……近日,某艺术品网站推出一份“中国文物造假地图”引起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藏家刘先生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自称是祖传古董家具的买卖。

  卖家是经朋友介绍的一名女子,女子自称是满族人,要卖的是一对“爷爷留下来的多宝阁”。她说原先也不知道这个“祖传之物”有什么珍贵之处,后来请专家鉴定过,是小叶紫檀,价值不菲。现在手头缺钱,所以想忍痛以500万元出手。

  “如果真是小叶紫檀的古物,这个价还真不算贵。”刘先生看到了那对东西,古香古色,还真有点动心。但出于谨慎,他还是请行家前往把关。

  “抽屉内部等细节的做工都有点粗糙。”那位行家看过之后说,从造型和外观看,那对东西的确有点沧桑的味道,不过,细看之下,家具木料纹理粗糙,不像小叶紫檀,而且包浆也不对,抚摸起来顺溜但没有质感,而小叶紫檀自然形成的包浆,细腻润滑得像绸缎一般。

  据这位行家介绍,这套多宝阁是用非洲紫檀做旧而成,雕工尚可,市场价也就在10万元左右。

  “老旧家具已经很少了,市面上仿的多。”沪上相关业内人士告诉商报记者,古董家具作假在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像河北大城县、浙江宁波市都有成规模的产业链。

  该人士说,像街头那种古匾,一般用的是比较低廉的非洲紫檀,而中间的瓷板画,不过是将仿古画印在塑料(10810,-120.00,-1.10%)纸上,再粘贴到瓷板上烤制而成,成本也就几百元。如果是比较高级的仿古家具,用料和雕工都会更专业。像小叶紫檀家具,大多是用卢氏黑黄檀、科檀等制作后做旧而成。

  “造假也不易,要逼真的话,需要20多个步骤。”业内人士透露说,首先是仿造古董家具的样子做成一件,当然雕工的精细程度跟古物不可比;其次,通过拆卸、砸打、高温烘烤等种种手段把新家具“做旧”,再重新组装打磨,形成破损、污渍等痕迹,以体现旧家具的“岁月”感。

  温润光亮的包浆是旧家具最明显也是最迷人的特性。为了达到“包浆”的效果,作假者先得用挫草打磨,再不断地打蜡擦油。而如果要家具的历史感更加明显,还会用高锰酸钾刷涂,并用染发剂等物质上色、双氧水冲洗,再打磨。

  “虽然费力费事,但一件新家具要做旧成上百年的沧桑感,最多也就30天的时间。”业内人士笑称。

  鉴假

  专家鉴定“天价玉凳”遭质疑

  今年2月,江苏省邳州当地的“拉呱论坛”上一则帖子爆料,称此前一直被怀疑为赝品的“天价玉凳”是在邳州生产制作的,“一个叫赵某某的人从2010年开始,历时3个月在李口古玩玉器城加工而成,当时成本为50多万元。”

  而后新华社记者亲自走访了玉器城,在记者得到的一段电话录音里,赵某某对买玉人说“汉代玉凳”是“我做的,用了1年多时间。”“故宫(微博)博物院的专家周南泉说是老货,它就是老货,他是权威啊。”赵某某所说的周南泉,正是为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鉴定“汉代玉凳”的故宫博物院玉器专家。

  消息一出,76岁的周南泉立即被卷入舆论漩涡,批评声浪席卷而来。为回应质疑,周南泉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并坚称自己“没走眼”。周南泉还表示,自己作为中嘉国际拍卖的顾问,只享受每月600元的顾问费。当被问及如何看待邳州造假人自揭黑幕时,他回应说“造假的人往往会吹牛”。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也称周南泉“没走眼”,并称“汉代玉凳是国宝,2.2亿还算便宜了。”

  一边是造假者“自揭老底”,一边是鉴定专家坚称“没走眼”,公众究竟该信谁?目前,玉凳真假尚无定论,但在赝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公众舆论已将矛头直指艺术品拍卖市场黑幕。有媒体此前发表评论认为,“天价玉凳”背后体现出的“知识腐败”值得警惕,“学者为企业站台、涂脂抹粉‘金缕玉衣’刚过,又出‘天价玉凳’,斯文扫地,至此何及。”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商报记者,目前的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权力是分散的,没有统一起来。“除了文物局、法院、行政主管部门外,学术界、私人也可鉴定文物,但有明显弊端:学术界提倡‘百家争鸣’、‘鉴而不定’,让人无所适从;私人鉴定由来已久,比如画家亲属可以鉴定画家的某件作品,但个人的信誉、能力却无法得到保证。”

  面对这些,需要鉴定文物的个人或机构难免感到茫然———该信谁的?

  知名文化学者吴树认为,近30年的全民收藏运动导致我国文物市场上的赝品逐步实现了高科技制假、高手段营销、高利润回报,反观鉴定环节却没有完整的鉴定体系、没有不同类型文物的鉴定标准,更没有科学权威的鉴定机构,文物鉴定业已陷入万劫难复的困境。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