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综合评论 >

赝品汉代玉凳专家估值2.2亿内幕:圈内人不拆台

时间:2012-06-16 10:5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一个涉及千万收藏群体和万亿资金规模的大市场,匪夷所思的闹剧不断上演,可能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特有奇观,天价和闹剧中折射出的艺术品市场种种顽疾让人触目惊心。 尽管收藏圈水很深已经成为了某种传统,但是,水深没问题,水浑则不应被

  一个涉及千万收藏群体和万亿资金规模的大市场,匪夷所思的闹剧不断上演,可能是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特有奇观,天价和闹剧中折射出的艺术品市场种种顽疾让人触目惊心。

  尽管收藏圈“水很深”已经成为了某种传统,但是,“水深”没问题,“水浑”则不应被一直容忍下去。

  撼世国宝?

  就在穿越剧火爆荧屏的春节期间,一部“真实”的穿越剧也同期上演了。

  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 “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创下新的玉器拍卖世界纪录。

  而这桩“旧闻”却在一年之后的2012年春节期间被网友们翻出来,围观嘲笑,因为根据基本的历史知识,汉代根本就还没有“凳子”,这套被拍卖公司描述为“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被网友们戏称:“连造假都造得相当不专业,没文化,真可怕。”

  “难道这是哪位美女穿越后留下的?只是连这么重的梳妆台和凳子都带着穿,也太沉了点。”有网友打趣道。

  做过多年古典家具研究并撰写过有关“凳子起源”学术论文的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也支持网友们的观点。“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高坐’的凳子与当时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的特点不相符。这套梳妆台及玉凳更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的样式。”他说。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也表示,类似于现在小马扎的坐具“胡床”是在南北朝后的隋唐才开始普及,最终演变为凳子和椅子。汉代是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的。

  一位研究过裤子历史的服装设计师也在微博上表示,除士兵和劳工出于方便的需要而穿连裆裤之外,汉代人是只穿“开裆裤”的,高坐不雅,因此是不可能坐凳子的。

  各方的集体质疑把为这套拍品出具鉴定证书的周南泉推到了风口浪尖,这位76岁的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是业内最著名的玉器鉴定专家之一,拥有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常委、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东方收藏家协会珠宝玉器鉴定组组长、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玉器类首席专家等众多头衔,更有甚者称其为“玉界泰斗”。

  周南泉坚定地表示:不能仅仅以“汉代无凳子”就做出赝品的结论,从玉质、沁色、包浆、工艺、纹饰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该器物符合汉代玉器特征,自己的“鉴定结论无误”。而且自己的鉴定过程不存在任何经济方面的违规操作,作为拍卖公司聘请的鉴定专家,自己所收的报酬只有每月600元,而且无论鉴定次数多少。

  而就在越来越强的质疑声中,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发文称:“周老没有走眼”,汉代玉凳是“撼世国宝”,2.2亿便宜了,10个亿都不止,这篇文章又将事件推向了更高潮。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