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棱镜人生 文 / 李贵明 在这个被多重信息流冲刷的时代,青年艺术家杨浚恺以画笔为棱镜,透过个体经验折射一代人的精神光谱。本次展览“棱镜人生”集结了他近年在插画、绘本、漫画方面的创作,打破原有的叙事性,以视觉化的片段来呈现,以此来呼应“折射”这个概念,带着观众步入一场关于身份、记忆与反思的视觉旅程。
杨浚恺 I don’t want to try anymore 我燥了 156×110cm 威廉姆纸 2025 杨浚恺近年一直在海外学习、生活、创作,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下,塑造了他多重棱镜般观察世界方式,他对于自己及同代人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困境,产生了直觉性的思考,这种思考也成为驱动创作的不竭源泉。在其笔下,“棱镜”超越了物理的光学现象,成为理解个体在全球化语境中生存状态的钥匙。
杨浚恺 I need to breath 让我喘口气 84×59cm 威廉姆纸 2023 正如光线穿透棱镜分解为斑斓色谱,他的作品敏锐捕捉了多元文化碰撞、身份经验叠合与情感结构变迁中迸发的无数“图像碎片”。这些碎片——以留学生的文化迁徙与当代青年的精神困境为双主线——无论是如日式漫画的精致描绘,抑或似欧洲涂鸦的粗犷笔触,皆非孤立的风格实验,而是艺术家用以表达社会与人的独特语言。
杨浚恺 表面之下 84×59cm 威廉姆纸 2019 他以现实为基,巧妙融合叙事性与象征性语言,持续探索着身份认同的游移、意识形态的张力与集体记忆的烙印。“棱镜”在此不仅是展览的题眼,更是杨浚恺创作方法论的核心。
杨浚恺 我不是我,我就是我 84×59cm 威廉姆纸 2020 如哲学家阿多诺所启示,棱镜将单一光源分解为多色光谱,隐喻着统一社会下个体经验的多样性。杨浚恺的海外经历恰似一束穿过棱镜的光。「棱镜人生」不仅是对艺术家海外生活的回望与折射,更是对同代人普遍境遇的深刻洞察与共情呈现。
展览现场 杨浚恺的作品始终凝视个体在时间与空间流动中的情感状态与微妙变迁,揭示那些潜藏于日常缝隙的内在挣扎与感知闪光。本次展览是一封写给同代人的视觉书信,是艺术家借助图像不断“重构自我”的真诚袒露,亦是邀请观者“理解世界”的开放路径。
展览现场
当你们驻足画前,透过这些精心构筑的视觉棱镜,凝视那些被高速时代忽略的生命质地,直指全球化一代悬浮于故乡与他乡之间的文化漂泊,在风格杂糅的视觉实验中,构建了一幅多元而深刻的青春群像。 开幕现场嘉宾合照
ABOUT ARTISTS 关于艺术家
艺术家杨浚恺 杨浚恺是一位现居伦敦的插画艺术家,2024年本科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坎伯韦尔学院插画专业,目前在金斯顿大学攻读插画专业的硕士学位。艺术家在英国十年,长期穿梭于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成长经历,逐渐塑造了独特的视角与世界观。这种文化交错所带来的观察视角的多重性,也成为其艺术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通过图像讲述社会与历史交织的故事。其作品常以现实题材为基础,融合叙事性与象征性语言,探索身份、意识形态与记忆之间的张力。他的创作实践横跨插画、绘本、短篇漫画与实验影像,致力于在视觉形式中揭示人们在时间与空间流动中的情感状态与身份变迁。其作品不仅关注个体与时代的关系,也致力于通过视觉手法唤起观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ABOUT CURATOR 关于策展人
策展人李贵明 著名策展人、摄影艺术家、共同艺术中心合伙人。十八年的当代艺术行业从业经历,为钟飙、陈文令、王中、任哲、高瑀等数百位艺术家策划展览及活动,是众多艺术家的推手。近年在专业艺术策展的同时,致力于为品牌和商业空间策划艺文内容,为商业赋能。曾展览合作机构包括国家博物馆、今日美术馆、民生美术馆、山海美术馆、林冠画廊、亚洲艺术中心、侨福芳草地、THE box等上百个艺术及商业机构,做为摄影师受邀为包括蔡国强、张晓刚、刘小东、方力钧、向京、范迪安、乌里希克在内数百位重要艺术家、评论家、艺术机构负责人拍摄肖像和的艺术活动,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影像文献创作者。
「棱镜人生」 杨浚恺个展 展览日期 2025年8月6日–8月10日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日 10:30–19:00 画廊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2号路798艺术区707街B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