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提倡全域旅游的今天,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把“诗和远方”结合在了一起,为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将形成全新的资本运营模式和新的产业形态;我国的非遗资源浩若烟海,是我们文化和灵魂的“根”之所在,非遗资源与文创开发的深度结合,不仅是文旅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抓手,也是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同时,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和创新应用,既有利于文旅融合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 图1 一、文旅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要,必然也将推动我们进入一个文化和旅游共融共生的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个新课题,更是新机遇。国家新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彰显了国家战略思维的勇气与魄力,不仅在行政机构上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全面融合,还将有效扫除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原有产业边界的消融,将极大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发展,必将演绎出全新的产业发展业态和产业发展格局。 在文化和旅游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总的思路指引下,旅游产业将通过全要素资源的聚合与重组,产生全新的“化合反应”,激发出全域文化、全域旅游相交融的新业态,从而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朝阳产业的新活力。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认知中得以传承,有专家就指出:“文化资源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资源,文化创意是提升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与旅游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旅游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文化和旅游融合,会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创新,促使旅游成为文化资源与游客之间的强大溶媒,让游客以全新的欣赏方式直观地触摸到文化的精髓。另外,随着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文化的融入增强了旅游产品的体验性、知识性,让游客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景观游览。 文化旅游融合还将产生新的业态并成为全社会资本关注的新投向。如,文化商业地产、文化娱乐地产、乡村旅游地产将会聚焦文旅综合体发力,都将成为资本投资偏好项目。另外,近年来资本运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基金设立、新三板挂牌、兼并收购等屡有突破,不断为文旅产业注入动力。目前,据统计全国各类文旅基金数量达到100余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文化旅游产业已逐步演变为一个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综合性大产业。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型文旅集团以其创新创意能力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正在引领文旅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二、非遗与文旅的结合,既强化了旅游的“核心文化价值”,又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在文旅融合大趋势下,由于文化和旅游重新“解构”,使得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也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和创新应用,既有利于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传播。(图1) ![]() 图2 三、非遗与文创结合成效显著硕果累累 近年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日益受到重视。中国是世界拥有非遗最多的国家。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准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5550项省级代表性项目。文化和旅游部认定了五批306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0个,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梅花篆字)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 图3 ![]() 图4 ![]() 图5 ![]() 图6 总之,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大好形势下,为非遗和文创的结合创造了极大发展空间和丰富的产品选项,也必将由此产生一大批对文化旅游业产生巨大影响力和推动力的全新业态,为我国文化旅游做出巨大的贡献,非遗也在这个大融合中如凤凰涅槃再获新生,再展新姿。 (责任编辑:admin)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