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余秋雨翰墨展侧记

时间:2017-06-08 15:48来源:未知 作者:卓艺梵程 点击:
余秋雨翰墨展开幕以来,好评如潮,并创下了几个记录。据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说,这个翰墨展是开幕以来这么多天人流量只增不减的展览,是吸引了老中青三代观众以及文学爱好者最多的展览。 一批又一批领导人和文化名人前来参观,例如我无意间遇到的,就有王家瑞

余秋雨翰墨展开幕以来,好评如潮,并创下了几个记录。据中国美术馆工作人员说,这个翰墨展是开幕以来这么多天人流量只增不减的展览,是吸引了老中青三代观众以及文学爱好者最多的展览。

一批又一批领导人和文化名人前来参观,例如我无意间遇到的,就有王家瑞、孙家正、铁凝、王文章、冯骥才、刘长乐、刘延宁、单霁翔、姜昆、濮存晰、白岩松、雷恪生、李亚鹏等大家熟悉的面孔。他们都对余秋雨翰墨展给予高度评价。我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有机会跟随在侧,记下了一些评语。

 

 

图: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厅观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说: 余秋雨先生的书法,从远处看,有气象,在近处看,有气质,构成了一种能够把人深深吸附住的气场。因此,是有“气象、气质、气场”这三“气”,构成这次展览。余先生用心感受和抚摸中华文化的历程,然后用书法笔墨来体验这种心灵历程。所以他的书法与一般书法不同,是灵魂的诗篇。即便只从书法艺术上说,他也是把行法和草法贯通成脉,让传统变成了自己心迹的轨道。总的来说,整个展场文气堂堂,意态淋漓,诗风荡漾。

 

 

图: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先生在开幕式中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先生在开幕式上说:“此次展览不仅仅是一个书法展,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一种很难达到的文化标杆,一种特别健全的人格内涵。”

 

 

图: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先生与马兰女士在展厅现场

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先生在观展时说:“五四运动把书法艺术与文学创作分开了,绕了一大圈,余先生又把它们结合到了一起。这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件。”

 

图: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在展厅现场

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用“如歌、如画、如禅、如梦”这八个字来评价余秋雨老师的书法作品。

 

图: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先生在余秋雨夫妇陪同下参观展览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先生在观展时说:“余秋雨先生的书法作品就像是多声部的交响乐,字里行间都有节奏变化,可以说是兴之所至,浑然天成”。

 

 

图: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铁凝女士与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先生在展厅观展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观看翰墨展后完整的畅谈了自己的感言,她说:“这是一次享受文学与书法之美的奇特旅程,让我对秋雨先生的为人与为文又有了三方面新的感受:一,秋雨先生的书法既古朴典雅又灵动奔放,浸润着他的情怀与追求。几幅长卷,更是气势恢弘,足以彰显秋雨先生的文化抱负与创造精神;二,展览中的一面巨大书墙,构思奇特,让读者尽览秋雨先生令人概叹的文学成就。他的自成系列的文化散文是当代文学史上无法绕过的独特篇章。展出那么多盗版书某种意义上也是秋雨先生巨大文学影响力的一个证明;三,秋雨先生在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身体力行,他的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意义深远。比如,这次展出的他对中国古代经典《离骚》《逍遥游》《赤壁赋》等作品的现代翻译,就非常有创意。他不是简单的直译,而是一次美学再创造。这是对传统经典的激活和创造性转化,也是经典文言美文与当代白话美文的一次奇异对话,为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传承开辟了一新路。译文中充沛而感人的活力,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观看翰墨展后发表感言:参观余秋雨先生的翰墨展,强烈感觉是“吃了一惊,吓了一跳”。没想到余先生在书法领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原来完全不知道。即使他没有那么多著作,一本也没有,光看书法,也是一个大书法家。这是一种真正专业意义上的杰出书法。

 

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与余秋雨夫妇在展厅合影留念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看完展览后说:“今后余秋雨先生如果还有这样的展览,包括他的文化活动,例如发布会、研讨会等等,都希望能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我们提供场地。”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会长刘延宁女士参观翰墨展非常仔细,整整花了三个多小时。然后留言道:这个展览贯通古今,充分显示了余秋雨先生在探索中华高端传统文化时所焕发出来的“后现代性”,也就是21世纪的中国人文精神。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原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仲伟在参观中边走边说:余秋雨先生的翰墨展,充分地展现了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思想,一种人格,书法只是这一切的自然喷洒。我周围不少官员曾经多次想过:怎么设计出一些让余先生无法推辞的理由,使他重新成为一名文化领域的领导干部?后来大家渐渐取得共识,应该尊重他自己的人生选择。不管把他放到什么官位上,这么多震动人心的杰作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正在研究,如何把一些重大的当代文物纳入“国家收藏”。余先生翰墨展中的很多作品,有资格进入这个范围。当然,这不是“强征”,应该得到本人同意。即使收藏了,本人也有权利收回。

 

图:展览现场

梁本远先生说:作为一名工作人员,我见证了翰墨展从开幕到今天盛况空前、高潮迭起的惊人现象。每天不仅有全国各地的朋友,还迎来了很多国际友人。他们来自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西兰、澳洲、英国、美国等国家,结果一个展览变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文化盛宴。

这个翰墨展的每一天,还都安排了各行各业的“主题命名日”,让不同的观众既分流又集中,效果极佳。例如那天“翰墨侨友日”,世界各地竟然有数百万华侨通过网络参与。他们本是余先生的读者,这次又感谢秋雨翰墨为远方华侨提供了一股来自祖国母语的文化暖流。

(王芳 整理)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