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浙江省文化厅和普陀山佛教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佛教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中 共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协办,浙江美术馆和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共同承办,并得到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北京文物艺术 品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大力支持的《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于2016年8月18日上午在浙江美术馆隆重举办开展仪 式。本次展览共展出118件元、明、清时期精品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展览时间为8月18日至9月25日,展览期间实行免费参观。 ![]() 展 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多元艺术风格造像。集中展示46件元、明、清时期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第二部分:永宣风华,至精至美 ——明代宫廷艺术风格造像。集中展示39件明代永乐、宣德等时期宫廷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第三部分:雍荣华贵,汉藏一家——清代宫廷艺术风格造像。集中展 示33尊清代康熙、乾隆等时期宫廷金铜佛像。 ![]() 此 次展出的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大多是元、明、清时期宫廷颁赐给藏区各界僧俗领袖的重要礼品,也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和藏区之间往来沟通的重要纽带和历史见 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与历史意义。这些佛教造像及法器,无论从等级规格、工艺水平、艺术价值等方面堪称举世罕见,其数量之大,品质之精,超过不少国家级博物 馆。尤其以明朝永乐、宣德时期鎏金佛像的工艺最为精湛。其中不少镌有“大明永乐年施”、“大明宣德年施”的楷书款识,是永乐、宣德时期皇家金铜佛像精品。 这批文物在历史、艺术、工艺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填补了一些博物馆所收藏的佛像中薄弱甚至缺失的文化信息。 ![]() 这 些艺术瑰宝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融入了各民族的文化。这批佛像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实、审美艺术、金属铸造工艺以及中国古代 的管理规制,尤其是河西走廊各民族的交融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这些金铜佛像及佛教法器既有藏区的风格,又有汉族文化的烙印,充分印证了 汉藏文化交融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多姿多彩。 ![]() 这 些展品凝聚了收藏家李巍先生多年的心血。李巍先生抢救收藏的金铜佛像,以数量大、等级高、品相好,一直为中国文博界和收藏界所瞩目。李巍先生于上世纪六十 年代参军入伍,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青藏高原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与金铜佛像结缘。当他亲眼看到那些曾经供奉在寺院中的精美佛像遭到破坏,四处散落,深感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将无法被后人看到,从此他便走上了寻觅、保护和收藏金铜佛像之路。为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他几十年如一日,奔波 藏区,历尽磨难,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找寻各类佛像。他执着的追求,深深的感动了许多人,他的经历被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传为佳话,许多人都为他的收藏提供了支 持和帮助。更令人可敬的是,李巍先生身怀报国情怀,多次捐献佛教造像。2009年4月,他向国家博物馆捐赠22件金铜佛像和佛教法器。2015年11月, 他向普陀山佛协捐赠500件金铜佛像和佛教法器。同年又将1尊明代金铜佛像和1件法器捐赠给浙江省舟山博物馆。2016年4月,李巍先生向吉林省博物院捐 赠3尊元、明、清时期金铜佛像。 ![]() 此 次展出的金铜造像和佛教法器,是李巍先生多年来收藏的精品。让这些标志着人类文化历史,伴随他度过多年的艺术瑰宝,走进展览馆,向世人展示佛教博大精深的 内涵,实现了他让“藏品变成展品,文物传承文化”的愿望。李巍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令人钦佩,这种胸怀和情操,也将进一步激励社会大众更加珍视和爱护中国传 统文化,共建和谐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