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杜若

时间:2016-07-08 13:33来源:东方艺术网 作者:东方艺术网 点击:
艺术家简介 杜钢梅,别署杜若,字适然,号适庐,1978年生于浙江东阳,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攻山水、花鸟画。曾执教于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2014年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高研班,
 

  艺术家简介

  杜钢梅,别署杜若,字适然,号适庐,1978年生于浙江东阳,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主攻山水、花鸟画。曾执教于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学院,讲师。2014年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高研班,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现任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论文

  道人画的自由呈现

  ——试析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创作状态与画面表现

  提要: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其全然透彻之悟的道人画杰作。不在古,不在今,不在物,不在理,而在心灵独悟与心性自由。画面中迷离的笔墨形式,所创造的华丽的空间结构,隐含了无往不复的宇宙节奏,起承转合,先静后动,始于正声,终于乱声,蕴涵着深沉的生命韵律。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道人画、自由呈现

  (一)

  中国山水画发轫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受中国古典哲学的陶融。历代都有关于山水画艺术美学思想的论述,而从先秦到魏晋是山水画理论从发端到成熟的发展期,提出了一系列山水画的庄子《逍遥游》的自由精神为后世奠定了超脱思想的理论基础。庄子《外篇·田子方》论画[]:“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矣。”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心斋” 、“坐忘”,体现了追求自在和天人合一的精神。

作品:画本心声 纸质: 纸本

尺寸: 95cm*180cm 年代:2015

  这是最早的山水画论宗炳的《画山水序》观点的源头。“圣人含道映物”、“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澄怀味象”、“洗心养身”“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是为“卧游”山水,体味山水意象,通向圣人之道。这种思想及早期的经典画论,形成了后世中国山水画风的大致走向,“追太虚之体”而疏离社会现实,不是让观者亲物、亲世,而是自我“味道”,感受自然之内蕴。

  王微《序画》曰:“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太极阴阳宇宙万物之形而上的位置,将山水人格化。人的品格精神寄寓山水画之中,山水的内涵精神得以升华,直接影响着中国山水画观念的形成和山水画笔墨语言的运用。

  《中庸》曰:“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这与《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相通。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正有此三境:致远、中正、和谐。心有主宰,胸储造化,不受世俗束缚,打破清规戒律,始能有此不朽之作。

  山水画的境界要以“平淡”“柔润”为正宗,即便是写重峦叠嶂,笔墨也是平淡天真,温润而少躁气。作品呈现的境界总是以远离尘世喧嚣者为上。《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成熟期的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邹之麟题《富春山居图》曰:“黄子久,画之圣者也,书中之右军。至若《富春山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也。”下笔无碍,是其绘画的主要特点,虽然历时数年数月,然都能一以贯之,如一气呵成。此作正说明了他的山水并不是具体在一个特定的时刻、由一个特别的角度所观察到的富春山的实景,他所关注的是在传达自己的生命体悟。画面所呈现的不是世间的瞬息万变的物象,而是他自身所体悟的富春山水之灵性,是一种时间性的永恒。庄子认为,体道的最高境界是无古无今,超越有限的时间;唐代赵州大师所谓:“诸人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辰。”不为时间左右,是禅宗所谓瞬间永恒的境界,是道教与禅宗超越时空的重要思想。黄公望山水画的超越思想正是要在时间之外来寻找生命的真实。

  《富春山居图》便是黄公望多年对全真教体悟的呈现。全真教是寻求“真”的宗教,“全真”的是指“去除虚妄,独全其真”。达到自由超脱的状态,所呈现的是体验中的生命真实,山水画对于作者而言“不过意思而已”。

  全真教的思想特点是“三教合一”。把“心”视为自己的内核和精髓。儒有“人心”、“养心”,道有“心斋”、“灵台心”;佛有“三界唯心”、“万法一心”;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尽心知性而事天”,老子的“虚心无为”,庄子的“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的“心斋”,禅宗的“自心即佛”的“心法”,共同促成了中国式的心性自由传统。儒家重养性,禅宗强调明心见性,而道家强调彻悟自然之性。三家学说都在于心性,此心性的核心问题即是真。道家的心性表现为“游心”与“游世”的统一。一方面,要在精神上达到超脱尘世的绝对自由;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又“身不由己”,因而“玩世不恭”。

  黄公望有两段关于前代画家“三教图”的题跋:其一是《题马远三教图卷》曰:“昔在周姬时,养得三个儿。不论上中下,各各弄儿嬉。胡为后世人,彼此互瑕疵。犹如笼舌头,三峡而一岐。我不分比我,只作如是辞。”其二是《题李龙眠三教图卷》,曰:“右三教图一卷,李伯时画,忠定公赞,宋高宗札,许先生跋。其超凡入神之笔,驱今迈古之文,龙飞凤翥之字,辟邪伟正之心,萃在斯卷矣。愚小子敢肆言哉?”清晰的表达了他对全真教“无分别之境”的真性理想追求。这种信念是全真教的本质,颇类佛家的“无分别心”是“真”的终极状态。清代画家吴历评黄公望曰:“大痴晚年归富阳,写意富春山卷,笔法如游戏如草篆。”元代文人画家多称自己的画作为“游戏翰墨”“戏作”“戏墨”。“游戏翰墨”本指以游戏的态度所写的诗文、语出何蘧《春渚纪闻·南海松煤》:“近世士人游戏翰墨,因其资地高韵,创意出奇,如晋韦仲将、宋张永所制者,故自不少。”这是文人士大夫的游于艺的艺术观与人格自由状态的写照。黄公望题倪云林《江山胜揽图》曰:“余生平嗜懒成痴,寄心于山水,然未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今为好事者征画甚迫,此债偿之不胜为累也。余友云林,亦能绘事,伸此纸索画,久滞箧中,余每遇闲窗兴至,辄为点染,迄今十有余年,以成长卷,为江山胜揽,颇有佳趣,惟云林能赏其处为知己。嗟夫,若此百世之后,有能具只眼者,以为何如耶?” 黄公望视绘画为抒发性灵的“游戏”。与步步谨严、绳规苛刻的院体画比较,便被称作“戏笔”了。戏笔并非游戏人生,草率图之,而是技进乎道,对写意精神的高度抒发,把个人的意志、趣味乃至人格理想融入笔下,高度自由的表达,以画明道。

  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记黄公望修道状态曰:“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篠中坐,意态匆匆,人莫测其所为何。又往泖中通海处看激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心性自由思想蕴含一种关于人的自我发展辩证法。一方面,他的绘画是趋于一种终极性的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另一方面,在元代蒙人统治下被称为“南人”的压抑时代背景下,心性自由思想涉及人的个体性及其超越性和道的理想追寻。陶渊明诗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自然”与“自由”一样,旨在内在精神的超越。白居易诗曰:“不得身自由,皆为心所使。”自由就是解脱各种内心的枷锁。黄公望体道的途径,强调“内在超越”作为根本,通过超越,回到自己的“内心”,不断体悟本真玄深,作为画家,山水正是其体道的载体。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得道后发自内心的感受,并非以写实眼光看待眼前景象,是目识心记,将山水之意融于胸中。注重个人情感表达的自由呈现。朱良志在《南画十六观》中强调文人画的发展目的是发自根性的生命创造力,而不是回归老子之道[]。黄公望的山水画是写我之心,而不是山水之象。以山水写心不是表现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情感,而是生命体验,超越当下与它时,也即体现出瞬间和永恒的时间相对性。

  (二)

  揆诸黄公望一生体道论画旨趣,《富春山居图》所呈现的是体验中的生命真实,并非真山水之图写。也即他所指的:“画不过意思而已”。在变物象为心象,让绘画成为心灵自由的腾挪空间,超越虚幻的生命束缚,追求性灵的真正自由。正如美国人苏立文所说:“在形式上越是抽象,具有非实在性,它们就越靠近真实。”[]

  画面中幽眇的笔墨形式,所创造的荒寒之境,幽冷的冰弦上传递出生命的本明。文人画家重视心灵之清净,常用冰为喻,如金农诗云:“此时何所想,池上鹤窺冰。”《富春山居图》的节奏感觉,也有音乐之美,这种音乐之美同样体现着道家思想的本质精神。全卷可分为四段——低回、高亢、悠扬、激昂。

  (1)低回;开篇(包括在浙江省博物馆保存的《剩山图》)以平淡开阔的辽远境界如音律般缓缓道来,用笔古拙精简,清新优雅,舒缓沉着,令人心旷神怡。一板一眼地如钟磬节奏作为序曲,开启整卷的灿烂。

  (2)高亢;随之第二段可谓画卷的主体部分,群峰竞秀,高低错落有致,层峦叠嶂,形成幽深的连绵山势,此处谓深远构图法,“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茂密的丛林植被,墨色变化极为丰富。在烟波浩渺的远处有一村落,四面山水环绕,世外桃源,正是作者心中向往的所居之处。紧接着村落后面的山峰悠扬而起“雄秀苍茫”、绮叠萦散,书写着大山的曲折回环变换多姿,以连绵的山体用平远式的章法,层层远去。又为阔远章法,这是黄公望的独特创造,已与宋人“三远”法不同,自名之曰阔远,似可见到更为广阔、深邃的山川。

  (3)悠扬;第三部分画面豁然开朗。以平远章法,近处松树不见根,以空阔的襟怀面对着一切。此处安排写松,不会是无意为之。前面第一颗松树偃仰于地面,以顽强的毅力生长。一旁三颗为一组。黄公望《写山水诀》曰:“树要有身分,画家谓之纽子,要折搭得中,树身各要有生发。”要说精微,此处的松树可谓是画面最为用心的。看似随意,实则处处经营。

  (4)激昂;最后是作者空寂心境的写照,孤峰正是作者的心灵之象征。孑然独立,寂寞清魂,这是黄公望晚年生活中体验到的心境,他将自己的孤独放到凄冷荒寒的意境之中。画面呈现出荒寒的境界,正如庄子所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孤峰凸起,稳若泰山。乐曲至此嘎然而止,留给人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所谓“余音绕景,三日不绝”,韵的悠扬已到画外。

  《富春山居图》作为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全面反应着画家的道家思想,从立意到构思画面、笔墨运用、经营位置时的节奏设计,空间结构的巧妙布局和对意境的深层开掘,无不体现着道家思想的“真”“玄”“游心”“虚静”“澄明”“幽冷”及最终实现的“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心灵写照。画家不仅仅是画画,是在写心,是通过富春山水表达心灵的诉求,这种心灵的诉求是经历了社会变迁,人生苦难之后的对宗教的虔诚,对宇宙山川的切肤体验,对笔墨人生的严肃探讨的结果。

  《富春山居图》画面呈现的精神意蕴是对道的追寻,对自由的渴望。是画家审美理念和独立精神的表白。正是这样的理念支撑着他在衰年变法一任性灵自由挥洒,享受孤独,吟味孤独。超然之气油然而生,这是作者的人格写照,生命状态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

  ·俞建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朱良志著《南画十六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台湾·高木森著《元气淋漓——元画思想探微》,东大图书公司,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十月版。

  作品赏析Appreciative Remarks

作品:澄怀 卧游 继兴

作品:青山无古今 纸质:纸本 尺寸:50cm× 95cm

  作品展览

  2004年/《红荷》获浙江省美术书画作品展银奖/主办单位:浙江省群艺馆

  2005年/《和谐》获全国高等美术教师作品展一等奖/主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2009年/《梅心墨语----杜钢梅个人画展》/主办单位:东阳市文化馆

  2010年/书法作品入选“陆维钊奖”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主办单位: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13年/《梅花设计与制作》荣获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主办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2013年/《浙江东阳书画院郑和新、杜钢梅书画作品晋京展》/主办单位:东阳市文化馆

  2013年/《适庐烟霞----杜钢梅个人画展》/主办单位:东阳市文化馆

  2014年/国画作品入展《浙江省青年成扇学术邀请展》主办单位: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国画委员会

  2015年/国画作品入展《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学员作品展》/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教材编著

  2011年6月/《工笔白描与木雕设计》

  2013年6月/《工笔白描》

  个人著作:

  《杜钢梅作品集》(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适庐烟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

  《京华访学札记》(北京秋水文化传播出版社,2016年版)

  发表论文

  2008年 /《提高兴趣 精讲多练—高职美术教学的探索与教学》发表于《科学时代》杂志上旬刊2008年07期/ISSN 1005-250X 、 CN 46-1039/G3

  2011年/《李渔的建筑思想及现代启示》,发表于《神州》杂志神州·下旬刊 2011年03期/ISSN:1009-5071CN:11-4461/I

  2016年/《道人画的自由呈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创作与画面表现》发表于《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03期/CN34-1313/J/ISSN1674-9286

  2011年/金华市社科联重点课题《李渔建筑装饰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6/完成时间/2011.6.27鉴定单位/金华市社科联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