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传承:《城市之规划清明上河图》
时间:2014-08-15 15:08来源:东方艺术网 作者:卓艺梵程 点击:
次
2014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作品鉴赏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
——2014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作品鉴赏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宽25.2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汉族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朱小地作品《城市规划之清明上河图》局部图
在2014年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展览现场,一幅16米长的《城市规划之清明上河图》吸引了不少观众。这是艺术家朱小地耗费数月绘制的,这幅《城市规划之清明上河图》和北宋张择端的作品完全不同,没有了人、牲畜、车水马龙喧嚣的景象,有的是繁而不乱,严密紧凑的房屋建筑。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静置的车船,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不过,精心绘制的画作还是“半成品”。开幕式现场,朱小地邀请其他15位艺术家一起在作品上进行了再创作,只见艺术家们在作品上或添上人群,或写意高楼,或随意涂鸦,有的甚至直接用打火机把画作烧出了破洞。

2014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现场艺术家联手创作

2014中国-意大利当代艺术双年展现场艺术家联手创作完成图
如果说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代表着过去的记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发生了很多变化,朱小地的《城市规划之清明上河图》则是代表了对过去记忆的继承和创新,正如本届中意双年展主策展人棉布所说,艺术家的再创造连接了过去的记忆和现在的变化。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