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时间:2013年3月14日—4月6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7、8、9、10号厅 主办:中国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 为中国画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位大家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陈大羽先生是坚持继承传统、勇于开拓创新,为中国画艺术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位大家。以吴昌硕、齐白石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开拓出崭新的花鸟画时代风貌,使花鸟画在精神内涵和笔墨样式上都成功地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陈大羽先生接续了吴、齐画派的精髓,并由此上溯徐渭、石涛、八大山人等中国画史上勇于探索的典范,走向创新之途。 陈大羽深知大写意花鸟需要诗、书、画全面修养的支撑,其书法长期攻研碑体铭文,并参合了怀素、王铎以及吴、齐等名家书风,在篆体和行草上既见传统,又见性格,书风豪迈沉雄,气势纵横驰骋,结体巧拙相济,笔线遒劲有力,书画金石相得益彰。他对大写意花鸟最大的贡献,是一改传统写意文人画温文儒雅的气质,而代之以豪放的个性风格和雄强的时代特征。他信守“师造化”的传统,对生活充满挚爱,在取材上得益于对花鸟自然生命的感悟,主题鲜明,主体突出,在布局构图上取势大胆,尤重心裁,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面貌;在笔墨语言上,情感驱笔,笔线恣意,逸兴遣墨,墨色变幻,展现出独特的笔墨造诣,尤其善于运用浓墨浓彩,形成墨彩相撞相融的强烈效果,开合自如充满视觉张力。进入晚年,他的笔墨语言愈趋雄浑老辣,达到自由和纯粹的境界。 艺海无涯,花鸟、山水、书法齐头并进 本次展览共计展出陈大羽先生作品140件,包含花鸟98件、山水27件、书法15件,而展览的名称“艺无涯”恰恰概括了陈大羽先生的艺术理想和精神。陈大羽先生一生坚持探索,始终对民族艺术的传承创新和时代发展抱以坚定的信念,以满腔的热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勤奋耕耘。他的一生是探索的一生,创造的一生。 花鸟篇 陈大羽先生在花鸟画领域具有开拓性的成就。他学习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的艺术精神,但不亦步亦趋、墨守成规。齐白石先生有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陈大羽先生可谓是一位善学者。他心中有古人,又有我在。他的作品有大的格局和气象,每一幅画的布局、构图,都有不同与别人的奇思妙想和出神入化的手段,但又是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陈大羽先生用笔遒劲有力、墨色酣畅淋漓,在用色上,敢于用浓墨配浓色,使作品画面气势宏大,意境开阔,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这些形成了陈大羽先生花鸟画的独特风范。综合陈大羽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的用笔用墨用色高度,可以说他是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之后一位杰出的写意花鸟画大家。 书法篇 “画源书法,先学论书。笔力上纸,力透纸背,以此作画,必不肤浅。” ——1944年黄宾虹与傅雷书 中国绘画,尤其是大写意花鸟,需要对传统书法有深刻的理解和长期的练习。陈大羽先生在对赵之谦、吴昌硕的研究中,从齐白石艺术的成就中,深刻体会到学习金石、碑文对领会传统文化精神和提高书画创作能力的重要性。经过长期的钻研和磨练,他积累了书法、篆刻的深厚功底。对《石鼓文》《散氏盘》《三公山碑》《张迁碑》等研究有独特的体会,并融合了前人的经验,形成“骨力洞达、笔势流畅”的艺术风格。 可以说,陈大羽的花鸟画创作气势磅礴、笔墨苍辣、设色浓丽的艺术特色源于他的书法成就。 山水篇 此次展览,作为一个独立版块,集中展示陈大羽先生的山水作品,这或许为陈大羽先生艺术展览的一个特例。 陈大羽先生与李可染先生有共同的山水写生的经历。1956年,陈大羽与李可染及其学生黄润华赴浙江、四川,过三峡万里写生,根据李可染先生的夫人邹佩珠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笑谈:“56年的南方特别热,当时他们的写生工作都得自己背行李、背画具。那么热的天要到雁荡山写生,陈大羽身体较胖,把他难为了。在雁荡山步行九十里路,干渴的无法忍受,只能闻闻草丛里的水汽,聊以解渴。后来到了峨眉山,又遇上下雪天,带的衣服没有那么全,只能批了一块白布御寒。他们探讨的山水画的改革工作非常艰苦。” 他们两人共同写生,相互切磋,不免相互影响。陈大羽先生的山水画面貌与李可染先生的有几分相似,他们有一套对景写生的共同的方法,有相似的取景、构图、笔墨技巧等。当然,细细体会,两人还是有所区别的,李可染先生更多借助于西方的造型技巧,而陈大羽先生则倾向于传统的笔墨造型。 此次参展的陈大羽作品中,还有几幅山水作品是由黄宾虹先生所作的题跋。 ![]() 乔松寿石 黄宾虹题跋 与诸乐三先生的不解之缘 ![]() 陈大羽 陈大羽(1912—2001),原名陈汉卿,1912年5月出生于广东潮阳,父亲是德商洋行职员,母亲出身于打锡业手艺人家庭。1934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商洋行歇业,父亲失业,家庭生活拮据。母亲毅然变卖家物,筹钱支持儿子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暑假中小学师训班补习美术。翌年再赴上海美专补习。初入上海美院,吴派杰出弟子诸乐三先生便首先发现了陈大羽的才华,他和年少的大羽说:“按你的成绩,完全可以以同等学历,报考插班国画科三年级”。 1935年,在诸乐三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陈大羽得青岛本家两位伯父资助,插班考进上海美专国画科三年级,使他在丹青生涯中跨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从吴昌硕弟子诸乐三、诸闻韵、王个簃等老师学习写意花鸟;又从李健老师学习书法,从马公愚老师学习篆刻。 ![]() 汉卿题跋 诸乐三题跋 诸乐三的教诲和指引,为大羽的艺术生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本次展出的一幅名为汉卿篆刻》的作品上,就有诸乐三先生的题跋若干字:“汉卿仁棣从余刻印期年,平时谈艺恒中夜不去略,指途径便有会心,此刻为其来沪后所作多半自作篆者,分朱布白,已能知虚实之理,循序以进当不难,臻上乘禅也。” 白石老人为他取名“翱”,取字“大羽” 1935年在上海美专毕业后,先后在青岛、上海、无锡、苏州、南京等地任教,与当时画界名流刘海粟、黄宾虹、王个簃、陈半丁、关良、朱屺瞻等人交往,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1944年游学北平,得到齐白石老人激赏并收为入室弟子,为他取名翱,字大羽。1936年于上海美专中国画系毕业后,曾在潮阳、青岛等地任教,虽然这时陈大羽的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已日趋成熟,画作也很受行内人士赏识,但陈大羽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出于一种对艺术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意志,经大画家谢公展一位学生的介绍,1944年陈大羽到北平拜齐白石为师深造。 当时,北平尚在沦陷之中,为避开日寇、汉奸的干扰,保持民族气节,齐白石已辞去北平艺专教授之职,隐居于法源寺一厢房,绝少接待外人。但面对朋友的推荐,面对远道而来的弟子,面对陈大羽携带来的几件画作,特别是一件《鸽子图》,更受大师的垂注,大师似乎感觉有一阵新风习习向他吹来,齐白石不顾时年已80高龄,欣然接受陈大羽为徒。 从画作上齐白石觉得“陈汉卿”的署名太俗了,甚至有点附骥之嫌,便直截了当地对陈大羽说:“我们从艺的,向来提倡个性化,不单画画要有个人鲜明的笔墨,署名也要寓有个人追求志向的成份。古有汉卿(关汉卿,元代伟大戏曲作家,著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记》等杂剧),今有汉卿(张学良,字汉卿,人称少帅,民国高级将领,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英雄,千古功臣”),你怎可又名汉卿?”一席话,说得陈大羽连连称是,衷心佩服大师知识的渊博,思维的敏捷。齐白石又以探讨的口气指着面前的《鸽子图》:“你就命名为翱,取字大羽吧。” ![]() 雄鸡图 1947年作 齐白石题跋 在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雄鸡图》上,白石老人写下:“有此画鸡之天份,天下人自有眼福,况天道酬勤。大羽弟应得大名。” ![]() 葡萄松鼠 齐白石题跋 ![]() 琼松 齐白石题跋 【捐赠作品】: 此次展览,陈大羽先生的子女陈显曰女士、陈显铭先生代表家属向浙江美术馆捐赠陈大羽先生作品5幅,分别为《朝暾彩雨烂漫秋》、《鸟语花香纪丰年》、《兰菊图》、《大有余》、《大公鸡》。 ![]() 朝暾彩雨烂漫秋 137×68cm 1982年 ![]() 鸟语花香纪丰年 95×45cm ![]() 兰菊图 96.5×45cm ![]() 大公鸡 67×51cm 1996年 ![]() 大有余 59×46cm 1993年 【配套活动】: 作品分享会 时间: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上午10时 地点:浙江美术馆3F8号厅 主持人:斯舜威(浙江美术馆副馆长) 嘉宾:马其宽(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徐家昌(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陈显铭(陈大羽先生之子) 人数:50人 报名电话:0571-87078700 *预约成功的观众可凭预约信息在分享会现场领取展览手册一本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