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马艳访谈:青年文化现象是一个暧昧的话题

时间:2013-02-21 10:38来源:崇真艺术网 作者:毛茜 点击:
T:张馆长在前言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针对艺术创作,青年是一个伪命题,作为策展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M:青年艺术家现象是一个很暧昧的话题,因为年龄是一个自然现象,至于在历史的某个阶段确实有某些青年文化的现象被提出来,那是因为他们在很
    T:张馆长在前言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他说针对艺术创作,“青年是一个伪命题”,作为策展人,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M:青年艺术家现象是一个很“暧昧”的话题,因为年龄是一个自然现象,至于在历史的某个阶段确实有某些“青年文化”的现象被提出来,那是因为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提出了一些与前人不一样的观点,而且对于当时的时代社会文化进步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种“青年文化现象”。在这里我揣测“青年是一个伪命题”,是不是可以撇开年龄的壁垒,呈现出真正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品。
  T:除了绘画的部分,尤其是装置,“日常观”将很多日常物品直接的展示出来,对于观者而言,如何以艺术的心态解读作品所要探讨的语境?
  M:当年杜尚把一个小便池署上自己的名字送进展厅的时候,艺术就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当代艺术和现代、传统艺术相比较,确实可能需要一个对作品的文本阐释,才能更好地进入创作的语境,当代艺术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和探讨态度,而不是一定给出答案。 “日常观”这个展览中,虽然我们在现场看到了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常物”,但都不是直接地没有任何处理地摆拍,它们都经过了艺术家的实践系统进行了艺术的处理。博伊斯倡导打破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提倡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可是,他的作品却是最难读懂的作品,又如何解释?
  T:因为对日常的描述,对艺术家来说很容易进入,也就有可能已“日常观”的名义冠以艺术的标签,所以在你选择艺术家的时候,如何去界定所谓“日常观”艺术的标准?
  M: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一个好的艺术家必然有它自身的艺术创作体系。在我们准备这个展览,去选择艺术家和作品时,通常会关注每位艺术家一贯的创作思路和作品呈现,比如说艺术家马秋莎,从不避讳自己创作中的日常性,生活的日常碎片贯穿了她创作的始终,并成就了她个人的艺术风格;如果仅个别作品在实践“日常经验”的话,不会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T:张馆长同时也提出挖掘“未来的经典”,历经五届的多伦美术展,除了为年轻艺术家搭建展示平台之外,还会有其他的方式介入他们的艺术发展吗?
  M:多伦青年美术大展关注的艺术家,在艺术理念和创作上已经相对成熟,除了这个展览外,我们也会关注一些在校的大学生的作品,会交叉着做一些新锐的展览和活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展示平台。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