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温度,四季分明。身体有温度,冷暖自知。“群英汇”同样也有温度。我们的温度是心灵的温度,灵魂的温度,通过文字、绘画、书法的形式,或隽永流畅,或深沉低回,或热烈如火,或千转百回,向我们赖以生息的大地传递着我们的温度,温暖自己,温暖至亲故友,温暖精英群友,也温暖了我们平日里几乎来不及问候的如烟往事。在著名财经作家、群主严行方先生主编的这本《群英汇•无锡文化精英群(2012)年刊》里,我们怀着一颗温暖的心,不相见,便相知,已经一如挚友亲情般热络亲切了。 女作家任兰的散文《大河浅唱》《那时年少系列》,用白描的手法,融入江南俚语、乡俗、民间故事,对过往江南水乡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述,把一幅幅水乡民俗生活的奇特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美好的回忆。善于以散文记录生命痕迹的女作家乔青云,对散文语言娴熟的驾驭能力,恰到好处的诗性情怀、感知力和节奏感,使她无论记事、写人还是写意言情都那么轻松自如,酣畅淋漓。其中,《印象余光中》是一篇难得的美文。杨紫衣的散文《后院记忆》唤回了我们早已散落在遥远岁月中的乡村生活记忆,文中的母亲对乡邻亲如家人的深厚感情,令人肃然起敬。邹明霞的散文《秋思》写对已故母亲的无尽思念,情深意切,让人潸然泪下。林水芳的散文《流浪老人和他的狗》《滋味糖葫芦》《爱的见证》充满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爱,让人读出了平日里至真至善至美的林水芳,耳边油然响起了那句熟稔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古桥研究专家林天柱的《宜兴古桥的历史与现状》一文,详细地考证了古今数百年间具有江南水乡人文特色的宜兴古桥变迁,极具史料价值。文物管理和研究专家谈福兴的论文《陈容其人其事》,考证了南宋画家陈容的绘画风格演变及轶闻趣事。陈容是南宋画龙高手,他的《云龙图》中,一条飞龙腾跃云天,飞龙过处,云烟翻越升腾,气象万千,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特别要说明的是,《云龙图》也是我国迄今仅存的南宋珍贵典藏,现存于广东省博物馆。日本作者萩原典子的散文(丁安译)《我的无锡旅情》,使我们不久前刚刚沉在心底的民族情感与这位纯洁无暇的日本女子厚重的无锡情相遇,让我们怦然心动,油然而生了“和平真好”的感念。 此外,“五绝郎”王旭东的“五言”爱情诗,真情表白,挚爱流露,有当今时代特有的婚恋痕迹,相信会给读者留下不俗的记忆。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张飞的书法气宇轩昂,溢诗扬情,飞瀑流泉,击石有声。张敖齐的书法独具匠心,形美神足,实则厚重,虚则空灵,点画布白中蕴藏了书家的生命与灵魂。王卉的水彩画《牡丹》《香水百合》笔触温润柔美,构图细腻唯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畅行唯美主义的王卉。而她的书法作品豪迈洒脱,一派男儿范儿,令人刮目相看。还有陆阳、黄华平、蔡锦元、丁安、薛星烨、桑梅、蔡丽娟、邓启涛等,在这本书中都有不俗的表现。收入本书的22位群友的55篇(幅)散文、诗歌、词赋、书画作品,像一个心灵的百花园,与心灵相遇,一如与流淌在光阴中的灿烂阳光相遇,与人生路上相知如初的机缘相遇。 精英必不同凡响!感谢著名财经作家、群主严行方先生为群友们无私的付出。没有他对文化的坚持、坚守,没有他平日里对无锡文化精英群的用心经营,与群中诸君肝胆相照,没有他的侠肝义胆、古道热肠,为众群友奔波劳碌,就没有我们这个金秋的收获。 我们需要热心肠,我们需要更多的热心肠,我们才会走得更久,才会收获更多!我们灵魂的花朵在这个不经意的金秋悄然绽放,是牡丹?是玫瑰?是月季?还是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个中滋味儿,您可以随意定义,由心而已。感谢书法家张敖齐欣然为本书题写书名。还要感谢所有为本书奉献佳作、书画的作者,祝愿大家以此为又一个起点,永不止步,砥砺奋进,万木萧疏的冬季过后,我们还将迎来又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