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一生受用——赵卫和姜宝林老师去写生

时间:2012-07-26 14:1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2004年5月8日,是去宁夏采风的第二天,目的地是贺兰山。虽是5月,寸草不生、怪石林立的贺兰山已是骄阳似火,越走越窄的羊肠山道上没有遮掩,光秃秃的山沟最后干脆没有了路,大家只能在层层叠叠的石头上蹦跳着前进。许多人回了头,原本20多人的队伍渐渐少了下来。最后,和我坚持跑到最深最远的只剩下一位,他就是年逾六旬的姜宝林老师。
       坐在山上掐指一算,认识姜老师正好20年。我们感慨时光匆匆,唏嘘中不忍回忆。正午的贺兰山,没有风,横七竖八的石块安静地躺在前后左右。慢慢地,那石块在太阳的直射下变得花白,黑色的阴影变得很细,像折带,弯弯曲曲、洋洋洒洒铺满了眼。恍惚中,我似乎又看到了姜老师的代表作《贺兰山一截》。
       《贺兰山一截》是姜老师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同他更早些时候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作品展的那批作品一样,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印象远非“气韵生动、构图灵巧”,或“笔墨浑厚、意境深邃”之类。它不仅是几种风格、几种样式在眼前的感动和变化,也是作品中洋溢的阔达胸怀和开张气势,以及很少人能做到的心手一体的随情生发。我不能准确地表达姜宝林老师为我后来的创作做了哪些启发,但我知道,从那时起,一位活跃在南方的北方画家的山水作品成了我许多创作的因循。我是多么需要这样的老师。
       这是一种非常巨大的力量,恰似这壮阔的贺兰山,坚强、坚定,霸气十足;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品德,如同这漫山遍野的石壁,毫不遮掩,明明白白,不随世风吹逐。20多年前,我曾随姜老师一起到京郊云蒙山写生,为地铁作大型壁画;曾同上井冈山,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我们还共同爬过河北、河南的太行山,去过漓江两岸的兴坪、杨堤和白沙。每一次,姜老师都会言传身教,让我默默地学习他的观察,思考他的取舍,聆听他的创意。之后,在他的作品中找寻我自己。
       不错,正是在他的作品中你能找到自己。不仅仅是找自己的问题,找自己的差别,更是找自己的方向,找自己的位置。在姜老师的指导下,你可以体验“眼高手低”的局促,而这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做到的。当然,在姜老师的作品里,你也可以理解“才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创造,虽然姜老师自己并不愿意接受这一点。信息时代,我们正是需要这样的好老师,需要这样为我们年轻一代开拓方向、开启心灵的导师。
       适逢我担任中国画研究院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那天下午,在贺兰山,我和姜老师签定了他在中国画研究院设立教学工作室、招收研修生的协议。下山的路上,我真高兴,为姜老师高兴,也为后来的马硕山(姜宝林工作室的学生)们高兴,因为他们比我幸运,他们有了一位一生受用的最可敬的导师。

                                                                                                       赵卫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