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市场评论 >

浅谈海外收藏家的中国当代艺术情节

时间:2012-06-16 12:0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在这几年的拍场工作中,渐渐发现,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藏家很多情况下只是“打个时间差,拿中国当代艺术来挣中国政府和收藏家的钱”。但另一方面如果当初没了这些赞助者们的垂爱,艺术家的生活都将成为难题。那究竟有没有海外藏家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呢
  在这几年的拍场工作中,渐渐发现,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海外藏家很多情况下只是“打个时间差,拿中国当代艺术来挣中国政府和收藏家的钱”。但另一方面如果当初没了这些赞助者们的垂爱,艺术家的生活都将成为难题。那究竟有没有海外藏家在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呢?答案是肯定的。
  乌里·希克,作为瑞士驻华大使的他从1985年起收藏大批中国当代油画、装置、影像和雕塑作品,至今被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已逾2000件,其中不乏王广义、艾未未、张晓刚、周铁海以及张洹等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见证者,他目睹了前卫艺术由“地下”非法转移到地面,最终成为众星捧月的佼佼者。而以他的藏品为主的“麻将”巡展,更是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化进程,同时,“麻将”也成为海外藏家入手中国当代艺术的教科书。1997年,希克创立“中国当代艺术大奖”,奖励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和批评家。但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下,这样的奖项难免让人觉得有失公正,直观地从每届获奖艺术家名单来看,更像是一个围着商业打转的学术奖项。
  尤伦斯夫妇,几乎与希克同时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尤伦斯夫妇,虽然在藏品数量上与希克相当,但在中国赚到的风头却是希克远不能及的。其收藏体系中包含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张培力、耿建翌、舒群、刘炜等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名噪一时的艺术家。自1987年首次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立,尤伦斯的优秀藏品不断增多,当然这也得益于几位中国人的鼎力相助。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费大为的协助下尤伦斯夫妇对85时期的作品系统购入,并加强学术研究以肯定这段历史。
  以尤伦斯命名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成立之后一跃成为国内展示当代艺术的一流场馆,但2011年春季发生的抛售事件,无疑成为尤伦斯企图谱写的收藏神话中的败笔。尤伦斯夫妇的行动虽令人心寒,但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其实那些当代艺术的“救世主”,或许只是想分到一杯羹。艺术理想靠不住,金钱才是硬道理。
  蔡斯民,他来自新加坡,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向海外推销中国当代艺术。1997年他在东南亚地区做了第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红与灰——八位中国前卫艺术家”,虽然展览销售并不乐观,但艺术家临别时馈赠的作品的价格如今都有着千百倍的激增,从这点来看,蔡斯民是位具有前瞻性的藏家。
  其收藏生涯至今,最漂亮的一笔点在了四川艺术家身上。张晓刚、周春芽、何多苓以及叶永青等川派艺术家在他的推广之下,如今都跃居国内拍卖市场的一线。
  朱迪·纳尔逊,虽然她缺席了中国当代艺术的1980和1990年代,但是她聪明地找到了另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只收藏2000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比同样入场晚的余德耀更智慧的是,朱迪知道自己已经追不上历史,所以与关注’85新潮、政治波普以及玩世现实主义的其它海外收藏家不同,她更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或许现在的朱迪,就是未来的“希克”。
  其在澳大利亚建立的白兔美术馆,作为境外唯一专门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美术馆,引来了不少关注。在收藏的同时加以经营,其实朱迪走得是条正道。
  迪狄尔•赫斯,虽然在2005年才入市,但到了2007年他已经收纳了近百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作为藏界新手,他的收藏路线多跟随希克等老手,所以王广义的政治波普、方力钧的玩世现实主义、李山的艳俗艺术均是他最先关注的对象。至今,他的藏品囊括了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刘小东、耿建翌、李山、曾梵志、刘炜、杨少斌、王劲松、喻红及叶永青等艺术家的作品,这样的收藏名单,活脱是对尤伦斯和乌里·希克的粘贴复制。
  余德耀,他的出场是华丽丽的,其2005年年底进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市场时,就出手果断、阔绰。他的近千件藏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所有声名显赫的艺术家: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徐冰、周春芽、俸正杰、刘炜等。自嘲“交了高昂学费”的余德耀在晚于希克和尤伦斯20年的时间线上,试图追上他们的步伐,将历史补齐,自然需要付出更多金钱代价,且不论别的,物价在这20年都翻了足足100倍。
  也许高额的学费已经教会余德耀,不只高价才是精品。如今他将收藏路线调整为重新发现一些被低估的老艺术家,以及发掘有才华的艺术新秀。或许终有一天他会实现自己的远景目标成为 “一个不可被忽视的收藏家。”
  观察众多海外藏家,我们发现他们的收藏具有诸多共同点。首先他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具有前瞻性,或许正应了“旁观者清”,他们站在中国之外,第一时间便敏感地嗅出商机所在,空留下20年后,中国的藏家在高价中追悔莫及;此外,与众多盲目的中国藏家不同的是,艺术收藏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专业运作,而不仅仅是爱好。藏品纳入囊中并非就置之不顾,反而继续经营运作,以期在日后获得更大的利益,尤伦斯的’85新潮大展、白兔美术馆的展示、乌里·希克的“麻将”便是最好的例证;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深谙要进行异文化“寻宝”的话,最关键的是要拥有一个靠谱的本土专业顾问或“牵头人”,费大为之于尤伦斯、侯瀚如之于皮埃尔•于贝尔、王智远之于朱迪······坐拥以上几点优势,还怕赢不了?
  当然,他们的“赢”是针对中国人,本文开篇即说到海外藏家的收藏很多情况下是“打个时间差,拿中国当代艺术来挣中国政府和收藏家的钱”。查尔斯·萨奇在2010年抛售了其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尤伦斯夫妇在2011年初香港苏富比的尤伦斯专场拍卖中大获全胜,并高调宣布退出中国,转战印度;其他的藏家也零星地在各拍场中转手或者交换手中的藏品。唯有希克、余德耀、朱迪等人还在挺着中国当代艺术,但他们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铁杆粉丝吗?谁也猜不中。借用别人的话来说“只要他们不抛售,就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支持了。”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