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从4月份开始,郑州开始拆除全市报亭,以达到“退路进店,还路于民”的局面。 但此项举措却影响了习惯看报、买杂志的市民们的生活。 这并非个案。据了解,现今,南京报刊亭已消失近半,深圳、无锡等城市都集中清理过“非法报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底,仅邮政报刊亭,全国就拆除了9508个。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电子媒体的兴起,传统的报刊亭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经营难、纠纷多、占道、形象邋遢等。让市容更美好,道路更宽敞,也是郑州等城市采取的统一取缔、“退路进店”方案的初衷,然而,许多市民面临的买报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此外,据一位原来的报刊亭经营者说:“开店时交了一年2.4万元的房租,现在就拆,还赚啥钱?” 可见,“退路进店”无论对于消费者还是经营者来说,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 不管城市报刊亭面临怎样的问题,市民们的需求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报刊亭作为城市一种基础的文化服务设施,潜移默化中涵养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延续着市民的文化习惯。决定报刊亭的存废,不应简单以经济或管理方便为导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