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墨色三千界 瑶林一万重

时间:2012-04-05 14:1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卢延光从唐代张彦远的“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画论中分析,真正促使“二李”即李昭道、李思训在绘画艺术上起质的变化之人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是吴道子把表现人物结构的画法引入山水画创作,把墨线变化丰富的用笔用于山水,并把淡墨晕染用于山水之阴阳向背,这样才有所谓“怪石崩滩”的立体效果。“二李”师法吴道子,把塑造力很强、依循形体结构的行笔方法运用到了他们的山水中,线条也很富于变化,改变了“青绿山水”用色打底的技法,而以淡墨打底,并以墨色分出山体的阴阳向背,这样既可以墨显色,增加色彩对比,又不失墨韵的浑厚,致使展子虔、李思训那种平面山形、层层推远的绘画方法有了水墨意味和中国特色。从传为李昭道所作的《明皇幸蜀图》中,卢延光领会到他所创的艺术特色。或许因为卢延光多年从事人物画的缘故,在创作《一百帝王图》、《一百仕女图》时,他曾对“六朝三杰”作过深入的研究。他在东晋顾恺之尚存的作品摹本《洛神赋图》卷中,看到了“魏晋风骨”的简古、朴拙、粗放的形式之美,不仅以装饰意味和浪漫情怀为典型特征,更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情趣洋溢在画面之中。这一时期的绘画处在“尚韵”阶段,因此在形、色方面未能刻意追求,只强调鼓动飞扬的神韵。画中高树如喷泉、如长发,矮树如鸡冠花,山丘如鹅卵石,还有图案化的洛水波纹,虽“水不容泛”、“人大于山”,但那无皴无染的山石林木的勾勒、层层罗列的山形轮廓,却有着宋、元、明、清山水少有的神奇仙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客户投诉 | 版权说明 | 免责声明 | 隐私权保护 |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