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积弱向世,经济上的虚弱导致文化精神上的缺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增长迅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似乎在经济迅速发展中找到了更多的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强化,民族意识也在不断觉醒,中华民族的复兴正在整装待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里可谓踌躇满志。可以说,我们正处在民族及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与形象显现,也在新的时期焕发起了勃然的雄心。由于世界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信息沟通和距离界限的突破,世界各民族在今天史无前例地可以近距离地相互打量与交流,而在技术经济的整合过程中,文化的交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与民族影响力的象征。文化价值观的融合与消长其实是一种文化能力及价值观的竞争,这种竞争在世界越来越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威胁,因为文化安全与文化利益也是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方面。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现在或者是在以后更长的时期内,正在展示其文化的当代雄心。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来讲,其发展与进化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与形式,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其相应的典范与经典,正是这些典范与经典丰富了不同时期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的生动形态。中国艺术品市场作为中国文化外化的一种形式,由于其特有的价值特征及市场化特性,是中国文化在发展中展示竞争能力的重要窗口,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需要认真深入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认真地规划,深入地研究,力争将当代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典范人物与经典作品发掘出来,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规模,从而更好地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中国艺术的当代精神,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鼓劲加油。 1.东方既白:世界文化中心东移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不仅仅是艺术品资源大国,更是市场大国。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加,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京无论是从其影响力还是规模来讲,都已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这既是世界文化中心东移、中国文化消费能力增长迅速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魅力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结果,也是近几年中国概念由制造业导向经济,进而导向文化的生动写照。这种趋势会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繁荣强盛的中华民族的身后,站立的一定是一个强大而又迷人的文化巨人。因为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支持,再强大的实力也只是一种物质的叠垒,难以支撑其走得更深,更远。 人类与文化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处在一个生态化的状态之中,不同的文化之间都存在一种竞合关系。每种文化都需要一个发展的空间,每种文化的发展与进化都需要足够资源的支撑,而在现实的世界中,空间与资源恰恰是有限的,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不同文化的生态化生存一定是通过竞争、合作以及相应的竞合状态而存在的,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格局的形成也都是不同阶段下、不同文化间游弋、竞合、发展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价值性不强、核心稳定性不高的文化种类就会逐步失去其独立性,并一步步地被同化,成为别的强势文化的组成部分,当然,其应有的文化价值也会解体与融化,而文化的消解是一个民族走向解体的前奏。 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最为悠久而又连绵不断的文化传统。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文化虽然经受了众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洗礼,但其博大的价值体系与稳固的系统总是在不断的竞合生存中保持了其独立性,并不断地壮大。在中华民族最为危急的几个历史阶段,文化的延绵力量为中华民族走出危机、远离灭顶之灾提供了足够的耐力与智慧。可以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坚强的生命力与融合力,而这种力量在当今世界关于空间及资源的竞争生存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前几十年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是一个发展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就是一个资源的问题、一个能否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与环境支撑的问题。当然,资源并不是一个自然化的概念,它除了包括自然资源之外,还包括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看起来属于软资源的战略性资源。未来,我们所面对的是文化的战略竞争,这种竞争将是以文化为核心的战略资源及地缘文化影响力的整合。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