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当前位置: 东方艺术网 > 评论 > 艺术评论 >

潇洒诗意道牡丹——记画家王华的诗意牡丹

时间:2012-06-16 14:1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中国文人非常重视文化序列的关系,山水画可以追述到唐宋,人物画更早;从唐人的诗词中,最多的词句恐怕就是描写牡丹花,在千年以后,那种淡淡发黄的赭石色便是最好的写意。

  艺术也罢,宗教也罢,不过是思想为人们展现不同的相罢了。
  从中国文人的诗意角度看,最符合中国人情怀的便是秋意天凉的景致。形成这一思想的根源我想是来源于中国人对于我们那个最伟大的文明时代的怀念,那便是盛唐。在盛唐,宫廷和官宦人家都会把牡丹花作为最华丽的装饰,这一点可以从周舫的《簪花仕女图》上得到印证。正是牡丹花代表了华贵的精神本质,所以我们很自然的便把牡丹花作为盛唐的象征,甚至是那时候的国花。但自从黄巢那“冲天香气透长安”的菊花冲破大唐的宫禁之后,象征富贵华丽的牡丹花仿佛成为对往昔的纪念,这时,伤春的情节便取代了对浮华的歌颂,紧接着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那百年屈辱的宋代。
  带着这种伤春的、惨淡的情怀,中国的画家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而现在的我们在回味大唐的历史时便没有后唐人那种“光复河山”,“伤怀旧山河”的味道,有的只是用一种品味茗茶搬的视角去细细的把玩。当大唐逝去,留给今人的是大明宫的遗址;当牡丹凋谢,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也就是退火之后的霓裳。这正是画家王华先生笔下不同凡响的牡丹花所要传达的精神意义。
  很多人熟悉画家王华是由于他的“胡同系列”,殊不知王华老师其实是位实力派花鸟画家。在他的艺术历程中,对于牡丹的演义远早于对胡同的演义。正是由于他把牡丹花那种代表文化的、历史的意义表现为继承的精神,才使得风韵依旧的国花俏媚可爱。如果说从王华先生的胡同中读到了家的温情,那么从他的牡丹花中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精神。那是秋天的牡丹花,是浮华之后的鲜艳,不会有任何造作之嫌,这时正如一幅秋日夕阳下大明宫遗址边上的牡丹,守望的正是中华最傲人的文明。
  中国文人非常重视文化序列的关系,山水画可以追述到唐宋,人物画更早;从唐人的诗词中,最多的词句恐怕就是描写牡丹花,在千年以后,那种淡淡发黄的赭石色便是最好的写意。千年以前,牡丹花是实体的花,千年以后,它只能是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笔下如梦般的精神。这才知晓王华先生的书斋命名“梦花斋”的玄机。在看过胡同系列之后再看牡丹系列,你能很快的找到所有胡同中的笔墨痕迹,如果说胡同系列成就了画家王华艺术的体,那么牡丹系列则是他艺术的魂。
  中国艺术家的审美视角是非常独到的,他们可以在感情需要的时候创造任何感官事物。就如王华的墨笔牡丹,世上本没有这样颜色的牡丹花,但潇洒数笔,添枝加叶便可摘取精神实质的桂冠,那便是禅意。禅意本是不可言说的事物,到底禅是什么,在此处就是黑与白,再加上黑白之间的过度便是画意中的禅。这样的牡丹花,我可以说它的味道很香,不是花香,而是墨海中一得阁的香味。从花到画再到笔墨,花本身就发生了变化,花就不再是花了,而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脱离四尺生宣的思想境界,一种可以玩味的历史传承。这样的思想境界就是诗的感觉,就是使笔墨游走于画案之上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境界。难怪李商隐会写到“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诗所表现的是人的情感,画也一样,说到底读诗、观画便见到了作者本人。
  如果说牡丹花是画,我想它更应该是诗,是一首唱不完的,颂不尽的历史回音。

                             晓石于过云轩
                           2010年11月4日天明时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