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网移动版

东方艺术网 > 艺术合作机构 > 王晓银艺术馆 >

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悠久民族——裕固族

         
        晓银老师有很多描绘裕固族生活场景的画作。裕固族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2万人(1990年)。为回纥后裔之一。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民族崇尚骑马和射箭。其居住区地处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辽阔,草质优良,是裕固族从事畜牧业的天然牧场。蔽天盖日的原始森林,生息着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在祁连山中还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其中,裕固族生产的玉石最为著名。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丁零、4世纪的铁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回纥是东部铁勒(亦称狄历、敕勒、高车)的六大部之一。后来东部铁勒在反抗东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回纥为核心的部落联盟,被称为“九姓铁勒”或简称“九姓”。8世纪中叶,回纥击败突厥在乌德勒山(今杭爱山支系)、温昆河(今鄂尔浑河)建立回纥汗国。9世纪中叶,回纥汗国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处迁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与早先迁来的部分回纥汇合,在这里生息繁衍,成为当今之裕固族。
       裕固族现在使用三种语言:一种是西部裕固语(也称尧呼尔语),主要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西部的裕固族群众使用;一种是东部裕固语(也称恩格尔语),再有一种就是汉语。裕固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汉语、汉文是裕固族共同交际的工具。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的狭长地带,草原面积广阔。自秦汉时期起,这里就是古代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裕固族人民也秉承其先民的生产、生活经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畜牧业经济和文化,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裕固族曾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后逐渐发展到游牧、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三种生产方式并存。现以半游牧半定居和定居放牧为主,同时还经营小部分农业、林业、副业等。   
      
       裕固族养的牲畜以绵羊、山羊、牦牛、犏牛、黄牛、马和骆驼为主,还有少量的驴、骡等。由于草场和传统牧养习惯、经验的不同,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正如民间俗谚所说:“水关的驴,杨哥的马,皇城的羊毛赛棉花;白银的山羊,大岔的牛,明花的骆驼力量大”。   
       适应畜牧业生产的需要,裕固族牧民夏秋季多以帐篷为家,冬春季多住土木结构的房屋。帐篷过去多为圆锥形,现方形居多。篷布是用牦牛和山羊毛织成的毯子,用毛线缝制而成的,既可遮风防雨,又便于转场搬迁。扎立帐篷,多选择避风向阳的地点,根据山形和水路确定坐向,多坐北朝南,也可朝西或朝东,唯忌帐篷门朝向北方。因为他们认为门朝北开不吉利,故有“人只有到了倒霉的时候,门才朝北开”之说。
       裕固族的传统农祀活动,流行于甘肃肃南一带,一般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以后的几天内择日举行。裕固族人非常爱护牲畜,当小马驹长到一周岁时,要举行隆重的第一次剪鬃仪式。在这一天,要请来亲朋邻友祝贺。剪鬃时,一边唱《剪鬃歌》,一边剪。剪下的第一撮鬃毛,拿进帐篷,献给佛像,以求保佑。剪完后,主人要盛情款待客人。客人借酒祝兴,赞美主人有了骏马。最后,主人要骑上马驹串帐篷。每到一处,人们要以吉利的话祝贺。每年春节除夕前举行。旧时,人们认为每年阴历除夕至次年正月初五,是凶神恶鬼最猖狂的时候,只有火才能驱逐凶神恶鬼。因此,除夕来临,裕固族家家户户要把帐篷(或房屋)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在门外的空旷地方点燃两堆火,边放鞭炮,边驱赶牲畜从两堆火中间通过。从除夕到正月初五,帐篷及畜圈内外都要挂上酥油灯,彻夜通明。这样,凶神恶鬼就不敢接近人畜,以保平安。摔跤是裕固族传统的体育娱乐运动,裕固语称为“玛勒啊拉斯”。它既是一种力量的角逐,更重要的是技巧、智慧和毅力的较量。双方侧身抱好对方的腰,可以用腿绊,看谁能先将对方摔倒。获胜者会受到人们的赞誉,被人们视为“好汉子”,裕固族称为“巴特尔”。

       由于特殊的迁徙历史和文化背景,以裕固族为主体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不是很多,值得一说的就是服饰文化,其中以精美工艺品而著称的“头面”最为精彩。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民间文学方面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叙事诗、谚语、谜语等。尤其民歌独具风格,曲调朴实优美,有学者认为裕固族民歌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还保留着一些与《突厥语词典》中记载的四行一段押尾韵的民歌形式相一致的民歌,同时又吸收了汉族的小调,回族和东乡的“少年”,藏族的山歌、酒曲以及蒙古族的划拳曲等,并且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独具本民族特色的优秀民歌。主要有《黄黛琛》、《萨里玛珂》、《我们来自西志哈志》等。在神话、传说中,保留着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观念等诸方面的原始素材。如《贡尔尖和央格萨》、《三头妖怪的故事》、《猴媳妇的故事》等。节日方面有敬奉“点格尔汗”的原始崇拜活动,有跳护法、过会等佛事活动,有祭鄂博习俗。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