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

时间:2016-03-21 17:18来源:东方艺术网 | 作者:东方艺术网 | 点击:
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 人生际遇,实乃因缘生法。不意二零一六年三月一日,竟于上海路桐酒堡洒海涛先生寓所,有幸结识书界名家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老先生。初次相逢,蒙赐蓝纸金字《心经》墨宝,不胜感佩五衷,惊喜莫名! 周老先生名华金,字矢萌,号竹山,
      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
 
    人生际遇,实乃因缘生法。不意二零一六年三月一日,竟于上海路桐酒堡洒海涛先生寓所,有幸结识书界名家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老先生。初次相逢,蒙赐蓝纸金字《心经》墨宝,不胜感佩五衷,惊喜莫名!
 
    周老先生名华金,字矢萌,号竹山,又署百忍堂、痴墨斋,浙江诸暨人。1935年出生于西施故里,因幼承家学,初随虞九成先生习字,从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入手,继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多年。后得马公愚老书家赏识和指点,复临秦篆汉隶,并涉猎孙过庭、怀素、米芾、黄庭坚、王铎等诸家行草。至此学业大进,字有所成。50年代初开始注重研习魏碑体,对《始平公》、《杨大眼》、《郑文公》、《张猛龙》等碑帖钻研颇深,同时一改清代赵之谦之飘逸、康有为之险峻,既避免了老魏体人工斧凿棱痕的呆板,又泯灭了过于纤秀柔弱的弊病。
    1953年9月,周华金先生考入唐山铁道学院路过上海,正逢上海庆祝国庆节,铁路部门知其书法颇有造诣,要求其留住上海工作,并开始用红、黄、蓝等各色广告纸书写小幅标语,后又改写大标语。初用颜体,但因字体过大,不甚满意;继改欧体,虽字迹挺刮,但觉笔画太细。于是周老开始尝试引入魏碑笔意,不仅自觉效果甚佳,众皆反映良好。此时书写工具,乃用“立德粉”调和“牛皮胶”,写在大尺布面上,由于数量太多、速度要快,为了应付需要,不得不点划连笔,并兼带行书韵味,老魏体逐渐形成新意。当时的周老年仅20岁出头,性格开朗,创新力强,又因时常观摩体操、武术表演,并看芭蕾舞演出,有类王羲之之观鹅,从中悟到其体形动作美,模仿芭蕾舞的踮脚、武术体操的云手跨步等纳入撇捺点划,使书体更加活泼清新、美不胜收。当时这些字体,只有在上海火车站才能见到,但已广泛赢得大众的青睐,从50年代中期开始,南到海南岛,北到哈尔滨,以及长春、沈阳、大连,乃至西北的兰州、西安,京津、成都、昆明、广东等全国各地的书法家和爱好者们不断来信,甚至专程赶来上海火车站求师者络绎不绝。60年代初,郭沫若先生前来上海,下了火车看到以新魏体书写的大字标语,也曾由衷地赞许道:“我跑遍各地,没见过字写得这样好的标语”。
一开始这种源于上海火车站的字体,看似魏碑又不像魏碑,全然是一种创新的字体。到底这是一种什么字体?是谁所书?不知者因自称“火车体”、“铁路体”;知情者干脆称之为“周体”。因这种创新字体无法归类,但又影响广泛,各地书法爱好者纷纷写信求教,并极力呼吁作者出版字帖。此一呼声得到当时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艺术把关,周华金先生初次写成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约200字书帖。为慎重起见,原稿先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展览,目的以征求群众意见,没想到众皆好评,一下子预订30万册。当时上海市出版局仅有10万册审批权限,不得已报经华东局批准,核批后没几天,“文革”大幕开启,开始掀起批判吴晗、邓拓等“三家村”运动。于是上级部门责令撤销苏词原稿,改写《毛主席语录》。1968年此帖一出,风靡全国,初印数十万册,再版八次,最后印数多达180万册,以致印版损坏,无法再印;一时洛阳纸贵,众皆争购,上海街头各大新华书店出现了历史上首次排队订购的热闹景象。
 
    至此,出版社领导敦请周华金先生商议书体名称,因其出之于古魏碑体,而又韵味独出,新意盎然,为了区别于过去的老魏碑,遂命名为“新魏体”。由此可知,新魏体并非苦心孤诣地刻意求之,而是从自然渐进中逐步形成并发展完善。然因新魏体头角峥嵘、轰动一时,周老也因此受到不公正的政治迫害而一度沉寂。但艺术常青,有目皆睹;功底深厚,有口皆碑。目前,新魏体已广泛运用于书籍报刊等各种文字媒,电脑字库里亦有新魏体广泛应用。恢复名誉后,周老时常应邀出席各地书法活动,工作之余读书写字,并与老伴含饴弄孙、老牛舔犊。如今已有十数个得意门生如王正良、侯殿华、朱彬等享誉海内外,成为著名书法家。近年朱彬于美国旧金山所写的新魏体,曾被《世界日报》、“中天传讯电视台”等多次采访报道,深得华人和西方人士的敬仰,对传播中国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康有为先生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说过:“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而“新魏体”则继承了“老魏体”的基本方法,并大胆地推陈出新,将老魏碑体的楷书,尝试行书笔画的连写,使书写时简练方便,活泼快速。因此,其中引入行书的书写方法,是新魏体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但又不仅如此,其多方面优长,正如陈白柳先生所言:“其用笔方圆兼施,刚柔互济,有方刚圆劲之妙。入笔和收笔干脆利落,笔画粗壮凝重,外方内圆;结体内部严谨、外部伸展,撇捺长大,有明显顿角;笔画之间均衡匀称,四角充盈;既有血肉丰满、姿态端庄、刚劲活泼、气象浑穆之美,又给人以精神振奋、耳目清新而又严肃庄重之感。”
周老不仅德艺双馨、人品端正,且又富有独立人格、严肃不苟的精神,一派长者风度,和蔼可亲。竟以八十高龄,于“洒公馆”陪同我等后辈畅谈终日,实乃出乎意料。此前,我已于洒海涛先生路桐酒堡会客室,拜读了周华金撰书、陈白柳选编的《3500常用字索查字帖•魏体》一书(1998年出版),几番热泪盈眶,对周老的人品道德以及不公正的“文革”迫害,感到敬佩与痛惜。其中谈到1985年某国家一处经营公司找到周华金先生,以每字8美元的高价,请其书写一万四千多字新魏体输入电脑,同时作为该国创新字体申请著作权。周老毅然谢绝了这一“发大财”的机会,他的回答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我是堂堂的中华民族子孙,新魏体是中国人创造的新字体,是中国的!”
在交谈中,老人家也曾亲口叙述了两侧轶闻。其一是关于他的“百忍堂”的来历,这源于他的祖上曾不厌其烦地接济一位不明来历的乞丐,甚至延为上宾,款待食宿。临行时,乞丐亲自书写了“百忍堂”三字以为酬谢。周老即以此堂名沿袭家风,又于“文革”遭受迫害时赋予其“不忍”的谐音,于是一堂而兼有两义焉。其二是50年代后期,周老曾于上海警备区俱乐部,得遇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和画家陈半丁先生。沈老观赏其书法作品,颇为赏识,为奖掖后进,便谦和地说:“这个人的字,我到40岁时才能写得出来。”随后由陈半丁亲自作画四幅,沈老亲自配诗四首题之画面,送与周华金先生收藏。1986年,曾有某港商愿以四万元港币求而未售。至于老先生送我的《心经》墨宝,我岂敢以外行晚辈谬赞一词?然我衷心地期望,作为新魏体开宗立派的人中一宝,将来的中国书法史上理应有其一席之地。
二零一六年三月三日于净静斋
 
附:
敬赠新魏体创始人周华金先生
春到申江始发①荣,路桐酒堡会先生。
宗开新魏风云健,道出耆年意气平。
聚会深宵无倦怠,倾谈尽日别有诚。
相逢墨宝蒙亲赐,珍重心经热泪盈。
【注释】①发:仄声字,读“fà”。第四声。
牛飞雁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8)
66.7%
踩一下
(4)
33.3%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