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两会声音:对民俗文化的呐喊

时间:2015-03-10 13:01来源:中国美网 作者:中国美网 点击:
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田青、艺术家冯骥才、画家何水法共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现代化生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的确是,这些铮铮有声的言辞可谓一针见血地鞭辟入里而又针砭时弊。 众所周知,民俗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

  2015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田青、艺术家冯骥才、画家何水法共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现代化生存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的确是,这些铮铮有声的言辞可谓一针见血地鞭辟入里而又针砭时弊。

  众所周知,民俗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是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的“历史”。也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的文化现象。

  ■图一  花朝节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各种拜金主义、官僚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意识形态对民俗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致民俗文化中诸如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它艺术等形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缺失情况。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政协委员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开展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工作,但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家一道共同发展民俗文化,使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发挥着它与时俱进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样一来,才会不断地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强化民族精神和塑造民族品格。

  ■图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新闻链接】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声音(摘录整理)

  “传统文化就应该坚持其本质,而不是伴随现代化的潮流,进行一些迎合当下的改变。”

  ——田青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不同,文化方式不同,一些传统的东西需要融合现代的审美进行改变和创新。同时对于一些经典的传统文化应该保留。

  ——冯骥才

  在传统文化中,花朝节与中秋节向来并称,有“花朝月夕”之誉。春半之花、秋半之月是文人吟咏唱诵的永恒主题,寄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从国家层面恢复传统的花朝节,让花朝节及其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何水法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