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2021·形意传神】莫肇生作品鉴赏

时间:2021-06-28 13:35来源:东方艺术网 作者:卓艺梵程 点击:
当下中国画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多元,形成了独具时代特征下,兼容并蓄的格局与多元并存的状况。但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核心都脱离不了形、意、神的把握和思考。东晋顾恺之有以形多神,南朝齐苑缜亦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说,战国荀况有形具

当下中国画的创作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多元,形成了独具时代特征下,兼容并蓄的格局与多元并存的状况。但作为中国画创作的核心都脱离不了“形、意、神”的把握和思考。东晋顾恺之有“以形多神”,南朝齐苑缜亦有“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之说,战国荀况有“形具而神生”之论,这都明确了以形传神、意境高雅、形神兼备是做为一幅佳作的基本要求。

纵览中国山水画史,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画家对形与神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但共同的是对壮美河山的热爱和忠实于内心的真切表达,是谓“外事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山水画寄托对天、地、人的认识及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山水之美与人心之美互通交融,心中情致、世间风雅,莫不盛集于山水之中。当今中国山水画坛在兼容并包的美术生态下,山水画创作的空间进一步拓展,观念、表达等愈发多元,山水画画坛呈现出缤纷多彩的面貌,名家辈出。

将于2021年7月18日-21日在李可染画院图形学美术馆举办的,2021形意传神——当代中国山水画名家范本六十家学术研究展,将着力遴选坚守中国传统水墨的“气韵、意境、笔墨”为前提,融入当代审美,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多层面呈现中国传统山水精神在多元艺术语境下的价值重构与图式嬗变。以代表性的笔墨语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强烈的时代感受创作的精品为范本,激励和引导当下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讴歌和记录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山水画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砥砺前行。

画家简介

 

莫肇生

1958年3月生于广东省肇庆市。1982年毕业于广东肇庆师专美术系,2001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3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名家班,2005年结业于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龙瑞工作室,2006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画课题研究班。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政协书画院特邀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东工业设计协会会员,国际设计师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外聘教师,惠州学院兼职教授,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广东省珠江书画院院长,肇庆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肇庆市中国画学会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

作品鉴赏

《布达拉宫》 45x35cm 2018
《和风净气》180x180cm 2011年

林泉高远

文/莫肇生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之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自我之艺术体系,其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一个民族对山水之文化认同。

而林泉气象则是山水画之灵魂。山水画经唐至宋形成了一个高峰,元则将山水画水墨式样定格,明清完成了对山水画程式之归纳,并显多元性。而这种多元性随着社会更替及进步,不同文化之交融使之更加丰富,形成不同式样之取向,如山林、江河、溪泉、庙宇、市井、都市、村落等,当下不少山水画家都在为各自不同的取向努力。然“林泉”气象无可否认是山水画形成之初衷。

《马尼拉康寺》 45x35cm 2018
《凝云》45x35cm 2018
《疏影流泉》 200x150cm 国画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到:“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之本意也”。在此可见山水画之本来面貌,“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不管是前人今人,只要你想逃离“尘嚣缰锁”,丘园、泉石、渔樵、猿鹤飞鸣才是你最好的归宿。

《鼎湖翠微》220x150cm 纸本水墨
云紫风清 200x150cm 纸本水墨
《秋岚集南溪》138x68cm 2020

山水画的诞生,其与中国人从对山水的原始敬畏到崇拜,从山水哲学到山水诗,从山水自然到山水脉理,都有无法言说的紧密关系。道德经云:“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久远在其不自生,其滋养万物,故得敬仰。从泰山封神,武当朝宗,藏山朝圣,可见中国人心目中的山水是如此高远。前些日子往怀集写生,至一海拔五百多米的鹤岭村,村后白鹤岭,观之一峰耸立,两翼山脊舒展,想必先祖以鹤吉祥长寿之意名之。长者曰山顶住有通天神,登顶拜祭者丁财两旺。大家可以想象到,大至国家,小到村落、个人都将人类美好的意愿寄托于山水之间。

《秋暧》 138x68cm 2018
《江静淡空濛》138x68cm 2020
《恒泉》138x68cm 2018
《山南甲日村》45x35cm 2018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惟仁智者才懂得山水之乐,惟山川才是调养性情之本源。还有丰富的山水诗都将山水推上了一个文化精神层面,山水画就是这一精神的产物。

《松赞林寺》45x35cm 2015
《西索古藏寨》45x35cm 015
《雪日晨烟》45x35cm 2015
《雅砻江峡谷》45x35cm 2015

当下社会发展正以一种不可估量的速度迅猛发展,而作为人类对文化精神的诉求,应该是我们要思考的,我觉得此时的山水画更多的应回归本源,回归山林气息,回归泉鸣鸟语,因为在尘嚣之中,人们需要慰籍情绪,需要静养心性。

《亚丁山壮》45x35cm 2015
《扎叶巴寺塔群》45x35cm 2018
《哲蚌寺》45x35cm 2018

艺术的多元并不妨碍让一部分山水画家去追寻林泉气象,而这种追求不论画者观者都会从中受益,正如

清代画家王昱在《东庄论画》的论述:“学画所以养性情,且可以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昔人谓山水画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古来各家享大耋者居多,良有以也”。

《卓克基土司官寨》45x35cm 2015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