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称: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中心  |  随便踩踩

朱维明:臻于学养 德艺双馨

时间:2015-07-17 13:04来源:未知 作者:卓艺梵程 点击:
当我翻开《刀耕笔耘》朱维明艺文选辑时,先生数十年躬耕不懈的艺术创作成就及通史善著的才情涵养在书籍中展露无遗。此书汇编摘录了先生自1980年至2014年间所作的近200多篇艺文丛论,分为版史述痕、自述自画、述怀师友、域外记述、众家述评几个版块。先生行文

当我翻开《刀耕笔耘》朱维明艺文选辑时,先生数十年躬耕不懈的艺术创作成就及通史善著的才情涵养在书籍中展露无遗。此书汇编摘录了先生自1980年至2014年间所作的近200多篇艺文丛论,分为“版史述痕”、“自述自画”、“述怀师友”、“域外记述”、“众家述评”几个版块。先生行文沉稳渊博,澹泊清新;观其画作,却题材丰厚,感情真挚澎湃…


艺术家  朱维明先生

    当我翻开《刀耕笔耘》朱维明艺文选辑时,先生数十年躬耕不懈的艺术创作成就及通史善著的才情涵养在书籍中展露无遗。此书汇编摘录了先生自1980年至2014年间所作的近200多篇艺文丛论,分为“版史述痕”、“自述自画”、“述怀师友”、“域外记述”、“众家述评”几个版块。先生行文沉稳渊博,澹泊清新;观其画作,却题材丰厚,感情真挚澎湃,从江南水乡《西湖图》、《雪径早行》、《云淡风轻》、《高风晚霞》到充满浓郁西南风土特色的《葫芦信》插图、《永宁纳西人的婚礼》、《泸沽湖》组图《落霞》、《山雨》、《来自香格里拉》组画《雪谷》、《放马》、《夕阳》、《红河》组画《河谷》,从对前辈师友的纪念《导师与纪程》、《苦行者·先行者——林风眠先生》到饱含民族精神的巨制画作《黄河大合唱》,先生丰硕的艺术成就及浩博的学养,既承启了当代版画的先驱者角色,亦为后人展现了整个20世纪至今中国现代版画史的发展脉络和艺术流变历史。

《南戏风流》 填彩木刻  198cm×90cm×4  2007

 

(一)

1940年,朱维明先生出生于浙江的温州,这天正逢中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万家团圆共庆佳节之际,这位突然降生的小生命定是给这个中医世家带来了极大的欢欣。此段年间,武昌起义震动全国,中华民国诞生。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父母亲为之取名“维明”,想必也是希望光明能够早日回归。
身逢乱世,是一大不幸;但乱世逢名师,又是不幸中之大幸。朱维明先生兄弟姐妹九人,他排行老五,而他艺术的启蒙老师正是自己的兄长,从小学开始,先生对街头画铺、家具漆画就非常感兴趣。在兄长的影响下,先生在高中时期也进入陈垂平先生创办的温州绘画会学习基础美术课程。“陈垂平是上海美专毕业,所以教学中会比较注重素描和造型基础,重视创作和写生、重视在生活中发掘题材,所以学生们在基础美术方面的基本功都打得很扎实,一生受益匪浅。”朱维明先生说。

《鲁迅像》 黑白木刻  45cm×31cm  1968

结缘于版画,在先生看来亦是顺理成章的事。温州地区的版画资源丰富,对新兴版画运动的发展和壮大曾起过重大的作用,拥有一大批如林夫、野夫、夏子颐、陈沙兵、张怀江、王朝熙等知名版画艺术大家,成立了各类木刻研究会,也团结了一批热爱木刻的青年。由于木刻运动在浙南的普及,使不少青少年一接触到美术,就投入了木刻的制作中。“我把作品拿给张怀江老师看,请他指导。张怀江老师表扬我素描基础很好,鼓励我去报考美术学院的版画系。我听了以后非常激动,还特意在画稿后面注明,某年某月,张怀江老师鼓励我报考美术学院版画系。”朱维明先生说。
1959年,朱维明先生和在温州的其他5个同学一起去参加各个艺术学院的考试,全部被录取。其中两个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两个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还有两个分别被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电影学院录取。”

 

(二)

在版画系就读的五年中,除基础课、专业课、外语课外,朱维明先生的搜尽奇峰足迹开始游动,先赴兰溪、桐庐、新安江、富春江等地下乡实习写生。1963年夏天趁毕业考察之际,继赴天津杨柳青、北京故宫、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西郊法海寺壁画、永乐宫壁画临摹展、中央美院参观,再赴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太原晋祠、天龙山、华严寺等地考察,其足迹所至,几乎覆盖整个华北大区。

《盛装的南糯山哈尼族姑娘》 水粉  52cm×40cm  1972

 

“在我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去西北转了一圈。大西北沧桑荒凉、辽阔大气的风土人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对大西北的人物风情非常向往。但大学分配时西北的编制没有,只有云南有编制,所以就分配去了云南。”朱维明先生说。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一切以听从分配为原则。对于朱维明先生这一届大学生来说,大学分配的口号便是“叫到哪里,就到哪里”。这一南下,便是背井离乡十七年的光阴。在《翠湖·西湖·翠湖》中,先生言道:“当时,我连怎么去云南都不知道,以后会是怎样更是无法想象…从广西经贵州入云南,途中火车要中转两次,换长途汽车,再换窄轨铁路才能抵达昆明,几乎要耗一周时间,但无论如何比起当年兵荒马乱国立艺专后撤云南要好一些。”

《永宁纳西人的婚礼》 套色木刻  50cm×80cm  1979

 

按当时国家规定的政策,凡到机关的大学生必须劳动下乡一年。因此刚报到不久,朱维明先生便和全国各地分配到云南省机关的200多名大学生一起,被分派到滇中的小乡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当年分配到各个机关单位的大学生,一半要下乡劳动一年;其次,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浪费了两年,1966后文革正式开始,武装斗争升级,天天是冒着枪林弹雨度日,后来又去五七干校。”朱维明先生说。

《来自香格里拉——雪谷》 绝版油印  37cm×47cm  2002

 

边陲生活极是艰苦,但朱维明先生始终没有丢弃自己手中的画笔,坚持不懈进行创作和思考。富有民族特色的边塞风物,滇国山色让这个热爱艺术的年轻人无数次寻找理由,背上画具,独行于终日人烟稀少的苍穹间进行写生创作。西双版纳的参差槟榔、石林的天工造化、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中缅边界的瑞丽江边、迪庆高原的香格里拉、玉龙雪山的巍峨壮丽、泸沽湖的特色婚俗,都成为了他流连又留恋的景物。滇西南既斑斓又统一的色彩,及绚丽与凝重的独特画面,构成了他无比丰厚的艺术素材和汲养,亦为他的艺术提供了广阔又浓烈的表现空间。创作出了一幅幅如《金沙江畔》(1972年)、《金沙万里鱼水亲》(1975年)、《山高水远心相连》(1974)、《金桥玉路》(1979)、《永宁纳西人的婚礼》(1979年)等民族类风味浓郁、色调斑斓、情感真挚的版画作品。

《金桥玉路》 填彩木刻  57cm×55cm  1979

 

正如先生在《关于我的色彩写生》中所言:“对我来说,我还是极看重对景写生,这是第一性的,以直观的方式,面对自然,抒发感爱,似信手拈来,却包含着作者的选择和情感,以情真来表达景真,以真实物景,寄达作者的心境。很难想象,一个画家关在一间小楼,能品出外界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场景。”

 

(三)

1977年底,国家招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先是把年龄限定在35周岁以下,后又从实际情况出发,年龄放宽到了40周岁。而朱维明先生那时正出差在外,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招生通知。于是赶紧填了报名表,也是机缘巧合,又正好碰上单位派遣沪杭出差,顺便在考前回了一趟母校,见到系统领导,让他赶紧回昆明参加考试。

《素裹红装》 填彩木刻  49cm×49cm  1979

 

“那一年,整个昆明地区考研的共有一百多人,集中在一个大教室,有考高能物理的、作曲的、考美术的仅我一人,按试题,找来一位看门老人,在墙角边摆开阵势让我画素描,其他考生常好奇地回头看我作画。”朱维明先生说。
选择报考研究生,对朱维明先生来说无非是不想把时间再浪费在“揭、批、查”等无休无止的斗争活动中,他内心渴望着能够在未及不惑之年时,好好地拿起手中画笔,赢得几年单纯的作画时间。而那时的他,心头留恋着的依然是那片翠羽丹霞,没有人工雕琢痕迹的滇中风物。

《西双版纳——可爱的故乡》 套色木刻  56cm×56cm  1982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乐天的这句诗给了朱维明先生一个很好的留校借口。在研究生毕业之际,他还一直在去留之间两难,若不是时任美院副院长的王德威生先生斩钉截铁的态度,朱维明先生恐怕已是抛得杭州去,离西湖而返春城了。
1980年开始,想必亦是先生艺术创作上的春天。他开始注重于探索民族风情和现实主义两类题材,提倡用真情、热情去真实地再现自然和风物,他相信只有充满感情和热情的作品才能使观赏者在内心产生同样热情的共鸣。

《战士·骁将——版画家彦涵》 黑白木刻  98cm×94cm  2014

 

赵延年先生在《真情真意  嘉绘嘉文》一书中这样评价先生:“研究生毕业后,朱维明的版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更为可喜的新局面,创作主题逐步转向现实主义——如《再接再厉》(1981)《山乡初雪》(1983)《义勇军进行曲》(1984)《斯诺在延安》《为了忘却的纪念》(1984)《导师与纪程》(1986)《水乡纪行——午憩》(1986)《春歌》(1999)《黄河大合唱》(1999)《先行者·苦行者——林风眠先生》等等,既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也有小景和平凡人、还有鲁迅题材的作品,优秀作品不胜枚举,在国内外的展出中更是屡次获奖。”

《苦行者·先行者——林风眠先生》 绝版油印  65cm×71cm  2002

 

粉印,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据朱维明先生考证,我国粉印套色技法产生大约可推算到宋金时期。宋、金时代的一幅题为《东方朔盗桃》的雕版画,开启了古代粉印版画的先声。1984年前后,先生对粉印版画进行了很深入地渊源研究,对无锡纸马、漳州粉印、甚至是受到中国影响较深的日本版画中粉印技法及表现手法,都做了详细研究和梳理。创作出了多幅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的粉印作品,《深巷》(1986年)《春曲》(1991年)、《秋风》(1991年)、《滩头》(1991年)、《江南抒情》组画(1993年)等。

《哈尼姑娘》 粉印木刻  40cm×40cm  1984

 

《黄河大合唱》是朱维明先生一次史诗般的巨制。早在1984年,先生创作的木刻插画《义勇军进行曲》组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以图画形式来演绎音乐作品,何尝不是一次颠覆性地创新。《义勇军进行曲》的成功让朱维明先生有了更大的信心向着这个领域深拓。于是《黄河大合唱》的曲谱被选定。这首大型声乐作品集,不仅红遍大江南北,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写照,记录民族伟大精神的颂歌。将这么一幅文辞精练、旋律铿锵、激越昂扬的声乐作品和画面结合,如何表现成了摆在朱维明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黄河大合唱》 黑白木刻  140cm×24cm×7  1999

 

朱维明先生说:“《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历史命题,所以必须营造出特定的时代气氛和感应力,力去华丽,在品性上,要做到凝重淳朴,用厚实的形象和朴素手法来体现,我选择了单纯、强烈的黑白木刻,保留延安木刻的某些特征,增加历史感和亲切感。在印制时,特地选用了带淡赭色的仿古宣纸,并套印以淡灰色的水墨铺版、利用木纹肌理,使水、云、天、沙多些韵味和层次。”结果当然不负众望,《黄河大合唱》成功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获银奖。
赵延年先生评价“《黄河大合唱》,那气势磅礴的黄河!奔流万里,汹涌澎湃,张扬着不屈的民族精神。站在画面前,能感觉到就会被这样一种气势和精神包围…朱维明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真诚去感受的人,《黄河大合唱》大家都听过,他在处理《黄河大合唱》构图、用刀时,成功把握了音乐旋律的律动,所以这种感觉是朱维明的,也是大家共同的。”

《导师与纪程》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先生一生的成就无外乎勤奋两字。在当代版画界,朱维明先生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除绘画创作外,先生还在版画史论方面有着不懈地追求和探讨。他早年所著的《野岭清流——朱维明涉艺文录》从多方面论述了我国现代版画艺术发展的现状,为20世纪中国新兴版画的发展作了详实、丰富的梳理和补证。

《为了忘却的纪念》 黑白木刻  70cm×67cm  1984

 

朱维明先生的艺术信念既饱含求真务实的现实立场,又善于对新颖艺术形式进行探索追求。正如他在艺术历程中写道:“我醉心于名不见经传的的野渡荒原,僻静陋巷,也喜欢江南的山刚水柔。一解民宅,一湾流水,或一叶孤舟,似乎是信手拈来真实环境的写照,却是一一记录下我的思乡之情。”

 

朱维明艺术简历:

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版画文史专家。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曾在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和云南省文化局任职。198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并留校执教。
从艺60年来,版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美术展览中获得奖项并为国内外多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代表作有《葫芦信》、《黄河大合唱》、《先行者·苦行者——林风眠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南戏风流》、《战士·骁将——版画家彦涵》等。著述长期关注中国现代当代画坛人文历史,尤其对浙江版画文化考察深入。
 


(责任编辑:卓艺梵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